范文网 总结报告 大专属于高等教育吗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策略选择] (大全)

大专属于高等教育吗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策略选择] (大全)

大专属于高等教育吗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策略选择]   摘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建构日趋成熟。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轴心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规模发展与质量提。

大专属于高等教育吗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策略选择]

  摘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建构日趋成熟。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轴心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的矛盾交叉选择期,规模发展策略的合理选择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应重视规模质量的提升,创新多元化联合办学、提升质量化校内整合、实现规模自我优化以及推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自我优化;区域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74-05
  我国高等教育是随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壮大的,也是随着*****的结束而重新复苏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但不存在一个必然的既定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一方面在总体上与经济发展存在稳定的线性相关关系[1];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政治性增长,非经济性因素影响极大”。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最佳状态应是“正好”的发展,即适度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规模的适度发展应符合规模经济理论:高等院校在一定规模范围内,若增加学生人数,整体教育成本增加,但平均教育成本是下降的,称为规模经济;反之,当超出一定规模,若继续增加学生人数,整体教育成本和平均教育成本均增加,则称为规模不经济。
  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可分为两种理想策略选择:院校规模的扩大和院校数量的增加[2]。高校规模偏小时,可采取院校规模扩大的发展策略,即增加现有院校的招生人数;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则应转向院校数量增加的-发展策略,即增加院校数量。然而,教育的现实发展不是单一的院校规模扩大或院校数量增加,而是在某一时期内二者同时存在。由于某一策略发展态势较明显,使得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策略的历史选择是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基点。发展策略及其量性变化能否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质性变化的新发展策略的可行性如何,都需进一步地深入探究。
  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g规模发展的策略选择
  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策略选择
  1966年至1976年,受“*****”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明显减少。随着1977年高等教育全国统一考试的恢复,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从表1中可以看到,自1978年至1989年,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数从85.6万人增长到208.2万人。院校数量从598所增加到1075所,年均增长率为9.11%;校均规模从1431人提高到1937人,年均增长率为2.13%。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校均规模年均增长率(2.13%)明显小于院校数量年均增长率(9.11%)。相对于在校人数增加,这一时期院校数量增加的弹性系数,即院校数量年均增长率与在校人数年均增长率之比(院校数量年均增长率/在校人数年均增长率)是0.81(9.11/11.22);院校生均规模增加的弹性系数,即院校生均规模年均增长率与在校人数年均增长率之比(院校生均规模年均增长率/在校人数年均增长率)是0.19(2.13/11.22),院校生均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在校人数增长速度。相对于在校人数,院校数量增加的弹性系数(0.81)明显大于院校生均规模增加的弹性系数(0.19)。也就是说,在院校规模扩大和院校数量增加这两种发展策略中,1978~1989年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主要是依靠院校数量的增加实现的,即选择的是院校数量增加的发展策略。
  此外,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78~1989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并不是在单一的“院校数量增加的发展策略”下一路走过来的,院校数量的增加主要出现在1983~1985年,1985年之后院校数量变化不大。究其原因,随着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其数量的增加逐渐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制约。通过院校数量增加的发展策略,必然带来一定数量中小规模院校的出现,这一时期,高等院校生均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2 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表2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的院校数量变化不大,不仅未呈现增长趋势,部分年份甚至出现下降。而校均规模从1919人提高到3815人,年均增长率为9.62%。由统计数据,校均规模年均增长率(9.62%)明显大于院校数量年均增长率(-0.04%)。相对于在校人数增加,这一时期院校数量增加的弹性系数(院校数量年均增长率/在校人数年均增长率)是0.005[-(-0.04/7.30)];院校生均规模增加的弹性系数(院校生均规模年均增长率/在校人数年均增长率)是1.32(9.62/7.30),院校生均规模增长速度已快于在校人数增长速度。相对于在校人数,院校数量增加的弹性系数(0.005)明显小于院校生均规模增加的弹性系数(1.32),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主要是依靠院校规模的扩大实现的,即选择的是院校规模扩大的发展策略。在扩招政策与院校合并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逐步由院校数量增加的发展策略向院校规模扩大的发展策略转变。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主要依赖于院校数量的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针对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多、规模小、效率低的现状,教育部提出了院校合并,收效明显:在校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高校,从1977年的179所下降到2000年的86所,且小规模院校不断减少的同时,大规模院校不断增多(如图1)。在一定客观环境下,对于规模过小而又有条件合并的院校,通过合并之策实现规模增长是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