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全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全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摘要]文章从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出发,提出了文化载体建设应遵循政治方向性原则、文化安全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并指出了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一是以马克思主。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摘要]文章从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出发,提出了文化载体建设应遵循政治方向性原则、文化安全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并指出了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二是树立“大德育”的整体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合力;三是统筹管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基本类型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作者简介]廖金香(1982-),女,湖南长沙人,吉首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湖南吉首4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YBB27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37-02
  随着文化多元化逐步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构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原则和路径都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一、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市场经济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多元化逐步凸显。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西方文化、宗教文化及时尚文化相互交织,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大学校园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多元文化从内容上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途径上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多元文化主张以兼容并包的态度接受多种文化的共存,为大学生的文化追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不同的价值取向,赋予大学生充分的自由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形成宽容的心态,促进个性的进一步完善。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使大学生在认识多种文化的同时,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其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被削弱,中西文化的冲突使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使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背弃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动摇,师生的文化认同出现危机。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原则(一)政治方向性原则
  政治方向性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根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文化载体建设的整个过程。
  (二)文化安全原则
  文化安全原则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保护我国的优秀文化不受异质文化的渗透和侵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基本准则。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职能。首先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才能在面对文化侵蚀的环境中树立民族文化安全意识,自觉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其次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把祖国的灿烂文化渗透到文化载体建设的各个环节。再次要大力倡导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反映着社会文化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文化的进程。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高校文化载体的建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面对当前网络渗透、大众传媒、好莱坞影片等影响,高校要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各专业学生在思维模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大学、学院、职院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应该注重针对性,区别对待。
  (四)系统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切实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全盘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主体、客体、介体的关系,更要处理好文化载体建设与活动载体建设、管理载体建设、传媒载体建设的关系,注意相互融合和渗透,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就是要努力达到建设主体、建设客体、建设介质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理论本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科学理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时代创新。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政治工作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必须随着文化多元化等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既要继承和发扬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好传统,又要面对新形势,总结新经验,不断创新。
  (二)树立“大德育”的整体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树立“大政工”“大德育”的整体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条件的高校可成立专门的文化载体建设机构,组建指导委员会,制定工作规划,管理和控制文化载体建设的活动。另外,在文化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兼顾眼前与长远,坚持“着眼长远、重在建设”的方针,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任务更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统筹管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基本类型的协调发展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必须加强各类载体的建设,促进其协调发展。具体包括增强物质文化载体建设、完善制度文化载体建设、强化精神文化载体建设、加强网络文化载体建设等。1.增强物质文化载体建设的力度,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硬件保证。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古今中外教育家们提供了许多光辉范例。陶行知先生呕心沥血创立的晓庄师范,苏霍姆林斯基耕耘数十年的帕布雷什中学,陈鹤琴主政时期的南京师范学院,都是注重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作用的典范。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文化载体建设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硬件保证。第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规划,增加德育氛围。校园环境设计必须做到实用性、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相结合。校园环境建设应优美怡人,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庄重典雅,建筑的造型包含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用建筑凝聚艺术,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校园内各类艺术景点应刻上励志名言,既让人享受艺术的美感,又可以赋予人理想。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人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规范行为,激励上进的作用。第二,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建设要向生态型发展。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既能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又能改善学习、生活环境,调节情绪、消除内心抑郁及不良心理障碍。特别是能够给师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调适和慰藉,激发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在整洁幽雅的环境中养成文明有序的生活习惯。
  2.强化精神文化载体建设,统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核心。高校是精神文化的发源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精神文化载体建设,使其统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核心。首先需要凝练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对生活在大学环境中的师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行为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凝练大学精神需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写校史,让每个师生了解学校组建、成立、发展和变迁过程,使师生更有归属感。二是提炼校训。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反映,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三是建设校史馆,使其成为师生缅怀历史、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四是写好校歌、设计好校徽等。校歌和校徽都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其次需要“立师德,正师风”。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立师德正师风,首先需要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师德师风建设;其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再次需要积极开展活动,提高师德修养;另外需要着力营建校园环境,提升师德品位;最后需要抓好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熏陶和感染着学生,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培养优良学风,必须加强人生观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远大理想与勤奋学习结合起来。加强纪律与道德教育,重点抓好考风考纪与诚信教育。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加强现代学习观念、学术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教育,培养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考研引导和辅导,把考研引导和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典型示范教育,为广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创新学生党团建设工作机制。
  3.完善制度文化载体建设,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取向。制度文化具有约束性和规范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创建高校制度文化载体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融入适应文化多元化的人本管理理念,着眼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从各高校自身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性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性制度、日常管理性规范等。另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就要建立学生申诉制度;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急剧增加,必须建立班级心理信息员制度等;其次,强化规章制度的内化和执行中的监督。只有规章制度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信念和需求时,规章制度的育人功能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因此,需要通过校园网络、广播、宣传窗等宣传规章制度,营造“以遵守规章制度为荣”的正确舆论氛围,需要贯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4.加强网络文化载体建设,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领域。当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和倾诉心声的新场所和新途径。网络在提供多元信息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增添了选择的难度。网络文化不仅改变师生的认知方式和途径,而且冲击着师生的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碰撞中,大学生需要用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胸襟包容和理解网络中的多元文化。加强网络文化载体建设,首先需要加强网络的通信设施建设。网络通信设施的建设,是大学生简单、快捷上网的必要条件。其次需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络文化的品质。各高校必须建立融思想性、服务性、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校园网站。对学校二级机构的网页进行统筹规范管理,尤其是学生工作部、团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的部门对于网站要严格把关,必须设置思想高地、思想教育等专栏。最后,需要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缺乏必要的监管,个别学生将在校园网中任意发泄情绪,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总之,需要利用网络唱响主旋律,把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校园网络中感受到各种思想的激荡,提升自己对文化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使其通过文化的认同达到价值的认同。
  总的来说,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不同类型时,既要反对“一点论”,又要反对“均衡论”。“一点论”是指只突出一种载体形态的建设,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搞“单打一”式的建设。“均衡论”是指平均使用力量,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去抓主要矛盾,不去充分开发弱势载体、新型载体,不去主动抢占思想舆论的新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时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合理组合搭配,优化资源配置,多头并进,从而顺利实现整体目标,取得最佳效果。随着文化多元化不断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等都不断变化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研究,增强文化载体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唐鸿.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开发的原则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3]罗海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观察,2005(2).
  [4]张晓平.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5]罗大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
  [6]张铭钟,张振中.和谐理念视阈下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理论导刊,2008(4).
  [7]任志芬.论教育消费主义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