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发挥数学学科优势 发挥优势学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已深入课堂,以其强大的教学优势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它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课堂教学也随着多媒体的进入而愈发充满生机与活力。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利于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对提高学生素养和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运用多媒体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推动器。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小学生生性活泼,贪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他们对学习完全取决于兴趣,即使他们对学习有了兴趣,也是难以保持。在他们眼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味,使得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在学生的眼中传统教学是教师拿着教材,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用单一的语调与语气在描述着教材,教学除了看黑板就是看教材。这种单调、呆板、静态的教学模式所带给学生的只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实现单一的教学媒介向图文声像综合传递信息的转化,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与动态的画面的辅助下完成学习过程,丰富了学生的眼球,娱乐了学生的耳朵。多彩的屏幕、动听的音乐给了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另一面,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计算练习往往因枯燥无味而受到学生的排斥,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枯燥的教学会使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得传统的计算教学大为改观。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处理功能,可以生成无数的习题,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而且反馈即时,便于教师与学生及时发现,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改正自己的错误,做到当堂目标当堂完成,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大大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设计成多种形式,如闯迷宫、寻宝游戏等,这里面会有一道道关卡,需要学生答对计算题,才能顺利过关。学生答对的题越多,得到的奖励越丰富。这样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来进行计算题练习,使得枯燥单调的计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化,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热情更高。学生对知识与学习充满了渴望,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呈现知识过程,化解教学难点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理论性,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一些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的黑板加表述的教学方式,即使是运用一些教具来辅助教学,仍然是难以讲清讲透,学生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数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某个知识点的缺失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时间长了,学生所落下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学习时会越来越困难,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效果。因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凭借强大的交互性与综合性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间架起桥梁,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多样、更直观、更形象,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态地再现出来,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感知,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的构建者。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地展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的实物,如红领巾、三角板等,学生对于这些物品都非常熟悉,这样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的距离,使得学生通过大量熟悉的生活事物对三角形的形状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用闪烁的线段将实物的三角形形状标注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然后将实物去掉,只剩下实物图形的三角形轮廓。再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出示三条线段,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而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从具体的实物过渡到三角形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有效地化解了直接讲述所造成的知识断层与理解的局限,从而顺利地过渡到对三角形的理性认识,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得教学难点得以有效突破,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学生不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运用多媒体优化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高度来加以重视,在教学中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合了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资源,具有极强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学习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内容时,笔者利用课件向学生演示分别装有三角形、正方形、椭圆与圆形车轮的车子,让学生观察这几种车子前进时的状况。学生发现装有三角形、正方形与椭圆车轮的车子前行时很不平稳,总是突高突低的;而装有圆形车轮的车子前行时则非常平稳。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装圆形车轮的车子为什么比装有其他形状的车轮的车子在前行时更平稳?学生纷纷发表个人的意见。此时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装有圆形车轮的车子在向前行驶时,车轴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平行,也就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即半径相等。这样的演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健茹.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发展,2011(11):158.
[2]林典强.小学数学与多媒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7):61.
[3]孟清芳.谈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J].现代教育探索,2010(14).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燕秀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