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香菇病虫害
香菇生产已成为我县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袋料香菇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香菇子实体病虫害亦呈逐年加重趋势,降低了香菇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制约着香菇产品出口创汇,给广大菇农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为此,笔者通过近些年的栽培实践,对香菇子实体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讨出了其防治方法。
一、丝枝腐病
是一种真菌病害,危害香菇子实体,在菌盖上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形状和大小不一,边缘色较深,中间灰白色,潮湿环境条件下,长出白色霉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较易发病。
发现病菇后应停止喷水,加大通风;及时摘除病菇并烧毁,切勿乱扔;采过病菇的用具要用20%甲醛或100倍漂白粉消毒。
二、畸形病
畸形病是一类生理性病害,是由于对环境条件的不适引起的,主要病因除菌种低劣,品种不对路外,培养料碳氮比过小,发病管理不当,转色不标准,菌棒浸水不适宜,控制湿度不合理等也是主要原因。该病主要类型有荔枝状原基、穿顶菇、长病菇、扁形菇、连盖和连柄菇、空心软柄菇、葡萄菇、拳状菇、菇蕾萎缩等。防治方面要了解菌性,防引种失误;掌握菌丝成熟特征、转色规律及变温原理;及时适量浸水,防吸水欠妥;催菇方法要适当,适时采收防过熟。
三、褐腐病
香菇子实体褐腐病是荧光假单胞杆菌飞细菌在香菇组织的细胞间隙中繁殖引起的,该病多发生于含水量过多的菌棒上,在气温20℃以上发病明显,气温降低后发病轻微,传播途径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进行传播。受害的香菇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变褐色,最后腐烂发臭。防治要搞好菇场环境卫生和消毒,使用清洁水喷洒;接触病菇的手,未经消毒处理,不要再接触其它菌棒;摘除有病子实体,加强通风。让菌棒去湿,然后用50倍农用链霉素液喷洒菌棒,即可杀灭菌棒上的病菌,避免下一批长菇时复发。
四、白蚁
又称白蚂蚁,其中木翅蚁体长7.5~8.5毫米,翅长11毫米,头近圆形,褐色,分泌孔不明显,触角21节,腹部黄褐色,翅灰白色透明,翅前缘黄褐色。咬食香菇子实体,造成危害,该虫喜阴和潮湿,巢多筑在树的茎干部或根部,多在闷热天气,气压降低的傍晚分群。巢有主副之分,主巢一般近水源,较坚固隐蔽,主巢内有蚁王、蚁后、幼蚁、卵、部分工蚁和兵蚁。在野外菇棚发生较多,危害香菇子实体生长,也可危害菌棒。防治方法:选菇场时,避开蚁源;在生产中发现时,追寻蚁巢和主要蚁路,选用呋喃丹杀灭。方法是在白蚁活动频繁、取食量大的时候,用呋喃丹配制的诱饵在距菇场附近或在土栖白蚁较多点投放,每亩地投放诱饵40~80克,即可消灭。
五、跳虫
又叫香灰虫,是一种弹尾目昆虫,密集时形似烟灰,故又称烟灰虫,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有灵活的尾部,弹跳如蚤,咬食香菇菌丝和子实体,使小菇枯萎致死。生长适宜温度20~28℃,成虫体具油脂不怕水。跳虫繁殖极快,每年可发生6~7代。该虫喜欢生活在室内外潮湿阴暗处,常聚集于菌柄和菌褶交界处取食菌褶,致使菇体枯萎死亡,受害菇体表面出现不规则凹斑,露出白色菌肉,继而变成褐色斑点,也可注入菌柄内,留下许多小孔,同时该虫还能传播多种病害。防治应保持菇场环境卫生,防积水,防土壤过湿,地表喷洒辛硫磷等农药,也可用0.1%鱼藤精或100~200倍的除虫菊酯药液喷杀。
六、蓟马
又称黑蝇,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暗褐色或黑色,头前部圆形,触角短,复眼为聚眼,口器为锉吸式,常有白色或暗色狭长的翅。若虫形似成虫,但触角节数少,虫体呈红色或黄色。成虫和若虫均以危害香菇子实体中的孢子为主,湿度大,蓟马数量大,群体性强。防治可用9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菌棒。
七、蛞蛾
又称鼻涕虫,属软体动物类,体柔软无外壳,黄白色或灰褐色,少数有不明显的暗带或斑点。触角2对,暗黑色。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内有一退化的贝壳盾板。体长为30毫米左右,伸展时长达40毫米,宽4~5毫米。该虫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草丛、枯枝落叶或石块等处,夜晚出来活动,咬食香菇子实体,并留下白色粘液,沾污香菇子实体,影响质量。防治方法:搞好栽培场所卫生,清除枯枝杂草、砖瓦石块及其它虫源,并撒上石灰粉及五氯酚钠;利用蛞蝓昼伏夜出、黄昏危害的生活规律,以及晴伏雨出阴雨危害的活动规律,进行人工捕捉;或用石灰水、20%福尔马林、20%硫酸铜等喷杀,杀死蛞蝓可达100%,亦可喷在地上,阻止蛞蝓爬上菌棒危害。
(作者单位:164200黑龙江省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沿江满达乡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