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观后感:活着观后感400字
文章摘要: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
小故事网 时间:2012-07-12 作文字数: 1000字 不详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而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讨厌跟风.所以一直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推荐.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终于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非常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但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