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和力量的生命力 [以年轻的力量增强文艺批评的生命力]
近年来,文艺批评屡受质疑、诟病,树新风、优化批评生态的倡导屡屡在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艺批评家队伍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尽快凝聚起年轻的批评力量也成为颇受重视的问题。 日前,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宁夏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宁夏银川开班,其主旨正是提升中青年批评家队伍的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参加了学习、研讨。
“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做好文艺评论工作,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认清职责,坚持正确导向。2、加强学习,增强理论修养。3、关注当下,增强评论的有效性。4、与时俱进,开创文艺评论新风。”在开班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指出。同时他认为中青年文艺评论家是文艺评论界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职责。因此夏潮对在座学员也提出了希望:“做一个优秀的文艺评论家或评论工作者,除了必需的知识储备、文艺才华外,还要有强大人格的魅力。希望你们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要求,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自觉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坚持实事求是,秉持学术良知,注意改进文风,多撰写中肯真切、激浊扬清的好文章,宣传推介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揭露批评各种不良倾向,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为了提升学员的素养,本届研修班特别邀请了冯远、仲呈祥、董学文、韩震、於可训等专家进行授课,受到了学员的广泛欢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做了关于《西方后自由主义思潮述评:从自由主义到社群主义》的演讲,丰富了学员的知识结构,开阔了学员的视野,而其他的专家则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对当前文艺批评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文艺批评的黄金年代,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文艺批评先后经历了从受市场化冲击的‘缺席’,到失去固有的判断标准的‘失语’,再到顺应商业化潮流的‘媚俗’等系列变化,逐渐失去了对于启导文艺创作和读者观众的有效性,也失去了自身的再创造功能,文艺批评的自我反思和理论重建,已属当务之急。”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於可训一脸忧虑地指出。他还列举了近期文艺批评问题的主要表现:“媒体上充斥着不少不读作品的空头批评,专在外围作战的迂回批评,大帽子底下开小差的宏大批评,缺少经验和感悟的纯理性批评,以新闻、广告为手段的炒作批评。”
“现在我们的文艺批评的队伍在增加,批评的自由度在增加,方法也在增加,但是文艺批评的有效性、影响力却在日益降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反思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博导董学文感叹道。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是一位知名的画家,因而对于当今的美术批评更为关注,他指出,这些年来,美术创作的发展瓶颈与相应的批评没有跟上是有关联的,“一个画家完成了作品,你问他有怎样的创作动机,他往往说不出来,批评家则能从中看出精妙的构思,挖掘出作品背后的丰富内涵,包括社会意义、历史的意义。所以好的批评文章能提升美术作品的价值。”然而,对于目前美术批评的总体状况,冯远认为:“活跃却缺乏影响力;量不少,但振聋发聩者、切正时弊者不多;文本文风上有一些问题;批评见弱于史、论。”
那么,怎样才是好的文艺批评,怎样才是一个好的评论家呢?讲课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满怀深情地回忆起了自己的老师钟惦棐。“我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钟老是时时处处站在文艺潮流的前端,去引领整个潮流,攀登更高级的思想和审美的台阶。”仲呈祥忆起了当年《天云山传奇》引发的争议,因为影片刻画了一个滥用职权的地委书记吴遥,一批人就认为谢晋是借此攻击歪曲党;而另一批人则认为拍得好,深刻揭示了个人的道德品质在不正常的政治环境下产生的恶劣作用。“谢晋压力很大,专程从上海来北京找钟老。钟老踌躇了一段时间后,说了几句话,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他说,‘把历史完全道德化是一种片面,但文艺作品是如老托尔斯泰所言,靠传达感情为己任的,完全排斥对道德的审美评判也是一种片面。《天云山传奇》对生活的怨尤,引来了对《天云山传奇》的怨尤,怨尤之怨尤在我看来都是不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认生活中确有吴遥们的存在。’几句话就平息了一场争议。”以前,仲呈祥经常看见钟老与谢晋两个老头对酒当歌的亲密场景,“但两人在艺术的真理面前从不讲假话。我认为钟老对于谢晋的一句评价‘时代有谢晋,而谢晋无时代’几乎能抵过所有汗牛充栋的谢晋研究。钟老认为大电影艺术家,首先必须是大思想家,这点看来,谢晋缺乏自己独到的对时代的思想发现与审美发现,而主要是追着潮流走。当时谢晋看见了这篇文章,打电话对我说,你们家老爷子真是厉害,他这句话够我想一辈子。”仲呈祥激动地说道,“这才是中国文艺批评家和创作家最正常的关系,是诤友,能开门见山,是处说是,非处说非。现在我们很需要发扬这种批评作风。”
冯远认为好的美术批评是“观点犀利、旗帜鲜明,立论独到、真言直言,有质疑精神、不避热点,有学术良知和理性精神,行文深刻生动,富有文采魅力。”同时他认为,一个好的文艺批评家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艺术感觉,“批评也是一门创作,也有原创的思想,也需要独特、新鲜的经验,需要敏锐和精准的感觉。”
仲呈祥以王朝闻为例说道:“大的美术评论家也是大美学家,从王朝闻的美学理论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审美细胞特别丰富,感受特别锐利的人,同时又能抽象出来化为评论文章。现在很多评论家有理论但缺乏感觉。”
针对如何才能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董学文认为:其一,要使文艺批评具有诚实可信的精神,万不可做自欺欺人的事情;其二,文艺批评务须准确和恰当,实事求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这是文艺批评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提升文艺批评“人气”和“威信”的根本途径;其三,须得打破惯常的由“精英批评”、 “学院批评”覆盖的局面,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批评的活动中来;其四,须得让文艺批评的“争鸣”、 “讨论”、 “商榷”和“反批评”做法切实地得以执行。
专家们的讲座给中青年评论家带来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围绕弘扬《讲话》精神与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主题,学员们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针对文艺批评面临的困境、文艺批评的发展之路,也提出了自身的看法。有学员认为文艺批评也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有学员表示要建立好独立的价值评判体系,抵御人情、红包的干扰;还有学员建议,文艺评论奖项分设年龄层次,给年轻的评论家更多鼓励与信心,促使他们在评论这条漫长艰难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开班时,一些学员坦言,在从事批评工作时,时常有种孤独感,然而经过5天的学习、讨论、交流后,学员们感到了集体的力量。中青年评论家感谢中国文联提供了这个平台,并表示会肩负起使命,为文艺批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