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骊山脚下情满园】 情燃乡野之村色满园小说(全文)

【骊山脚下情满园】 情燃乡野之村色满园小说(全文)

【骊山脚下情满园】 情燃乡野之村色满园小说在苍翠秀美的骊山脚下,古韵盎然的华清池畔,一群优秀的军中女儿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献,美丽着这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山水。  近6年来,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疗养三科倾心为老干部服务,先后有万余名共和国的将校们在。

【骊山脚下情满园】 情燃乡野之村色满园小说

  在苍翠秀美的骊山脚下,古韵盎然的华清池畔,一群优秀的军中女儿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献,美丽着这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山水。  近6年来,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疗养三科倾心为老干部服务,先后有万余名共和国的将校们在这里疗养保健。科室先后被中央军委保健局表彰为“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集体”,被军区联勤部表彰为“保障打赢,服务部队十佳单位”和“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有一份深情——辉映着银发事业的晚霞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每一名老干部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我们学习。没有老干部,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党和国家联系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体现着党对老干部的关心,对历史的尊重”,三科护士长蒋学义在自己的笔记中这样写道。多年来,该科的8名女性以柔软的肩膀担负起神圣的职责,赤诚奉献,将党和国家的深情送到全军广大老干部的心坎上。
  “我是一颗钉子,已经牢牢的钉在了三科,把根也深深的扎在了为老干部服务的岗位上,可不是生锈的钉子哟!”采访时,蒋护士长调侃说。陪疗养老干部过了多少个节假日,她已记不清楚了,但这么多年,和自己的父母团聚的次数却少的可怜。她把对远在河南父母的思念和未尽的孝心,全部倾注给了这些陌生的熟悉人。每逢端午节,她都发动身边的姐妹们动手做荷包,包好粽子,在老干部外出景观疗养时,她们悄悄的把荷包挂在房间里,摆上粽子和水果,门上还不忘插上艾蒿。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节节如此,年年如此,次次有特色。大多数老干部即使在家,子女也不在身边,看到这些和自己孙女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做的如此细心,这样贴心,不仅找到了家的感觉,还纷纷要在三科认“干孙女”,享受天伦之乐。国防大学一位姓孟的离休教授来疗养时,特别想尝尝临潼的石榴,可到了出院时,石榴还没有成熟,老人遗憾的出院了。在一次和疗养员聊天时,蒋护士长得知正在疗养的一位老干部和孟教授同在一个干休所,就买来刚成熟的新鲜石榴捎到了北京。孟教授收到石榴后,含着热泪给三科打电话致谢:“我老头子的一个小心愿,过去了2个多月,你们还放在心上,和我的亲闺女一样啊”。从那以后,孟教授无论在哪儿,在干什么,有什么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他都打电话给三科“汇报思想”。三科的护士是服务员,也是勤务员。很多老干部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眼花耳聋,每次碰到买个水果、洗个衣服、寄个包裹……护士们都把这些分外的事情变成了义不容辞的事。有老干部出院走到了机场,发现自己的两根芦荟落在了房间,护士刘子婧赶紧找车送过去;有老干部把一个破旧的乒乓球拍落下了,得知是多年前老战友送的礼物,护士张晓珠赶紧往火车站赶,终于在火车开动前,送到了老干部的手上。一件件小事,有时候小的微乎其微,但对三科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大事,因为那是疗养员的事,是老干部的事。
  她很美,淡淡的职业妆,浅浅的酒窝,清新的笑容常常挂在脸上,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她写的一笔隽秀的钢笔字,和她一样美。然而她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对待工作的那份心态,让她变得更美。她就是疗三科医生韦婕。采访得知,原来这笔好字,是专门为老干部练的。老干部普遍年龄很大,眼睛不好,辨认医嘱和疗案非常困难,为了更好的服务他们,使他们准确用药,正确养生,每一个病例、疗案,韦医生都一笔一划,精心填写。虽然,疗养院现在实现了数字化办公,但在老干部的药盒上,仍然能看到她的“楷书作品”,“每天3次,每次2片,饭前服用”。
  一次,从北京来的疗养员付轮在楼道里给老伴捶背,越捶越使劲。韦医生上前询问,原来老伴背痛,已经捶的脸都涨红了。走到办公室,韦医生一琢磨,不对头,她判定肯定不是简单的背疼,赶紧让护士为她做心电图,结果一看,是突发心绞痛。韦医生赶紧为她实施紧急救治,并迅速叫来院里的救护车,送到驻地权威医院救治。因为她的一份细心,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诸如这样的事,在她的从业生涯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去年8月,从总参某干休所来疗养的孙立德老人,本来就患有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因为吹空调,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出现了急性左心衰的危急症状。在经过数个小时的急救后,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晚上11点,值班的崔主任打电话叫来了韦医生,此时暴雨如注,韦医生二话没说,就和护士李瑾承担起了转送任务,在车上她力所能及的为病人施救,最终为成功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有一片丹心——描绘着情注桑榆的青春
  “赞护士刘子婧:宾至如归接待忙,本院情况介绍详,各种规范讲的细,亲自操作示范好。宣化炮院赵宣晏”。“骊山脚下美同游,环境宜人好静休,更有御泉便疗养,三科服务誉全球。”这是贺龙元帅的秘书董铁志老人赞扬三科服务时留下的墨宝。翻阅数百封感谢信和留言簿,诸如这样的溢美之词,不胜枚举。然而为了服务好这些老人,她们所承受的委屈和心酸却鲜为人知。老人和孩子的心态往往是一样的,有时候执拗,难以沟通。文职护士李瑾在三科工作4年,是挨老干部骂最多的护士,被大家开玩笑说是“出气筒子”。有一次,一户疗养员把刚换的崭新被服,污染的很严重,护士们清洗了好几次,都洗不干净,按照疗养院的规定,出院时要照价赔偿,护士李瑾和李燕为了让疗养员高高兴兴地离开疗养院,她俩只字未提,还陪着笑脸说:“首长慢走,欢迎您再来!”后来,她们悄悄用自己的奖金更换了被服。
  有些老干部是老红军、老八路,有“延安情结”,到了西安都嚷着要去延安,但根据上级规定,为了确保老干部的安全,疗养期间不允许离开50公里外,每当这个时候,老干部心中不免有些火气,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只能陪着笑脸,蒋护士长总是耐心解释,反复沟通,可往往得不到理解。在单位受了委屈,没处发泄,回家爱人和孩子就变成了受气包。久而久之,女儿小丫每天在她上班前总是说:“要是疗养的老爷爷、老奶奶惹你生气了,给我和爸爸通知一下,我们好躲起来”。可即便如此,她们对待老干部、老首长还是一片赤诚,无怨无悔。临潼区有一位全国劳模,他患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并发症和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听说疗三科在组织糖尿病专病疗养,就被家人送来了。因为患病时间久,生活已经基本不能自理,他会不由自主的在床上、花盆、浴缸等地方随意解大小便,到处都是涂抹的粪便,护士们不嫌脏累、不离不弃,一次次为他换洗被褥,一遍遍为他清理房间卫生,还坚持为他擦洗身体。他行动不方便,护士们借来轮椅,每天推着他呼吸新鲜空气,推着他去食堂就餐,推着他去检查身体。住院两个多月,亲属从未露面,每天陪在他身边的都是这些20岁出头的小姑娘们。现在这位全国劳模,身体恢复的很好,他出院时说的一句话却深深烙在了大家心上:“生我的是父母,培养我的是党和国家,让我感受到亲情温暖的是疗养院的女军人。”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