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教师该从学生的教育讨伐中反思什么】学生成绩差教师的反思(精选)

【教师该从学生的教育讨伐中反思什么】学生成绩差教师的反思(精选)

【教师该从学生的教育讨伐中反思什么】学生成绩差教师的反思江成博火了,老师们愣了!4月9日,周一,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3000多名师生举行例行升旗仪式。礼毕,在“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主题演讲中,高二文科班学生江成博完全跳开老师“审过”的演讲稿。

【教师该从学生的教育讨伐中反思什么】学生成绩差教师的反思

  江成博火了,老师们愣了!4月9日,周一,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3000多名师生举行例行升旗仪式。礼毕,在“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主题演讲中,高二文科班学生江成博完全跳开老师“审过”的演讲稿,慷慨陈词,激烈批评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现场一片哗然。事后,校方表示,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这名“言论不当,用词过激”的同学进行处分。(《扬子晚报》4月11日)
  尽管在一些教师看来,这名学生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甚至是“离经叛道”,但是,从其慷慨陈词、斥责和抨击非但没有引起其他学生的嘘声,反而引得台下同学的一阵喝彩来看,他的演讲和讨伐还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这样的演讲不但是这名学生长期以来压抑在心中的、发自肺腑的真实声音,同时,也代表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学生的心声。那么,面对学生这样的讨伐,教师认真、冷静地反思学生讨伐的原因,反思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源,也许对我们改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无裨益。
  首先,应反思教师的教育行为。“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学生的语言虽然尖锐,但是我们却不能深思其话语背后所代表现象的普遍性。毕竟,这么多年来,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非常响,尽管国家教育部早就明令禁止以升学率来评价和衡量学校,然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在不少的地方,升学率还是被人们愈炒愈烈,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升学率还被视为评价学校办学效益的唯一尺度,视为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唯一评判标准。于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一些教师的眼中只剩下了对学生单纯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诸如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道德、品质等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于是,学生在学校里面已经变得不再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做题还是做题,几乎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做题解题的机器。试想,这样的校园学习生活除了给学生徒增紧张和压力,还有多少的乐趣和幸福可言呢?这样的学习,即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这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这样的教育又怎能不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乃至是引起学生的愤懑和呐喊呢?“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在谈到学生的教育问题时,就告诉我们:“要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总是做题又做题。”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借此实实在在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少一些分数的桎梏和作业的束缚,多为他们营造一份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让他们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让他们的生命在和谐、幸福的拔节生长中,使分数或升学率成为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收获之一。就像作家苏菡玲所说的,今天的教育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孩子的分数上和考一个好大学上,其实,孩子们更需要拥有的是健康的心智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这是人生的核心,只有核心对了、准了,人生的路才可能走好。
  其次,应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何“中国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倒数第一”?为何“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倒数第一”?“上了大学有什么作用”?应该说,这名学生的质疑还触及了当前学校教育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只关注学生“术”的训练,而漠视学生“能”的培养。一些教师太注重模式化训练,对标准化答案顶礼膜拜,将学生统得紧紧的,管得死死的。学生们不仅在解题方法,回答问题上要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甚至对学生的一些基本活动进行制约和限制,在中小学生行为守则、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还要为学生制订这样那样的校规、班规和各种行为条约,让学生这也不准,那也不能,甚至有的学校还出台校园限速令,规定学生在校园里连奔跑也不能。在如此条条框框的束缚之下,学生都仿佛成了一个个关在笼子里的小绵羊,他们思想的棱角没有了,想象的能力没有了,创新的激情没有了。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够成为杰出人才呢?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学生,在各种国际竞赛中屡屡获得各种金奖,是获奖大户,然而这些学生在以后的表现却十分一般,很少有成为杰出人才的重要原因。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明确指出,要为中小学生“减负”,让孩子们有时间思考。温总理表示,要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少一些模式化、程式化的训练,对学生尽可能的少一些桎梏和束缚,而让自由、宽松、个性、探索、质疑、想象、挑战、创新这些本该是教育常态的东西切实回归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让学生都能成长为敢说、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敢于承担,敢于启新的创造者。
  另外,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这个学生说:“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然而当被问起他自己真实的理想是什么的时候,他自己也回答不上来。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试想,连这所素质教育重点学校的成绩不错,表现落落大方,还热衷参与社会活动,被老师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等生尚且如此,那么其他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众所周知,理想作为一个人成长和前进的航标和指路灯,坚定的理想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鼓舞,让学生产生终生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不竭动力。想当年,周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并最终成为一代伟人。那么,今天学生整体表现出的理想缺失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毕竟,为师者不仅仅是为学生“授业”,更担负着为学生“传道”和“解惑”的重任。因此,面对学生对教育和人生的疑惑,我们更要引起重视,不仅仅要给学生扎实的知识,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贴近实际的人生教育和理想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为理想而奋斗和努力的坚定信念,直至最终成长为于己、于家、于国、于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
  总之,作为人生成长最重要时期的中小学时代,基础教育要想法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应该在学生内心世界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因此,面对学生在国旗下的教育讨伐,作为教师更应该善意看待并积极反思,从而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事件都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契机。就像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所提醒的: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侵犯。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紫苑小学)
  责编/张 鹤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