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教材问题分析与思考_关于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免费师范生的来源、素质及其在校的生活与学习状况,结合目前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提出应针对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独特性,从教育培养模式、教育政策实施和免费师范生的个人发展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或教师队伍缺乏地区的合格人民教师。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72-02
自2007年9月起,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从我国第一批免费师范生踏进校园到2009年9月,6所师范大学已经完成第3批招生计划。然而,有鉴于这批师范生来源及其素质的特殊性,自入校伊始就一直受到国内不同学者和地方政府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的自身特征,并结合国家实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对这批学生的师范教育以及今后的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一、免费师范生的特征
我国自近代师范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对师范生一直实施优惠待遇,如免学费和住宿费以及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然而,从1997年开始因扩招和市场经济等影响,师范教育弱化并执行缴费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导致国家教师质量下降,尤其部分西部地区师资匮乏。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报考师范大学的人数开始逐渐增加,这对振兴师范教育具有相当强的示范作用。这批师范生与以往招生的学生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整体素质偏高。这主要体现在考生的分数上,如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录取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52分,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录取分数则远高于全国重点分数线,西南大学录取分数线亦比往年要高。虽然分数只能代表考生的应试能力,但还是能较全面反映考生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2.男生显著增加。如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招收的师范生中男生占29%,而2007年招收的男生比例竟然高达55%;同样的招生现象也出现在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中,这说明国家政策的干预和颁布,对重视教育和改变教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吸引大多数人、特别是男生报考师范院校,这也对改变以前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有重要价值。
3.农村学生占的比例大大增强。与2006年比较,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招生的免费师范生中,农村学生居47%,远超过2006年的13%。显然,新时期颁布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成了目前高学费大学的亮丽风景线,给许多家庭贫困但又渴望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提供新的机遇,并得到广大农村子弟的积极响应,表明免费师范生政策实实在在给没钱入学或家庭贫困的学生以真正实惠。
二、免费师范生的入学现状
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颁布,吸引了很多考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报考师范大学。这些学生报考师范大学的主要原因是师范大学可以免费入学。因而,这批免费师范生进入大学后,无论从学习目标、还是生活状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整体上而言,学习精神风貌好,保持积极上进和求学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思想相对比较单纯,受外界影响和干扰小,进入大学后仍保持高中的求学态势,学习目的相对明确。然而,也有部分免费师范生认为自进校开始,自己的前途已经被合同决定,即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加之抵挡不住大城市、网络和游戏的诱惑,则可能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在学习上消极怠工,抱着混四年后反正有饭碗的态度,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大学学习,故“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影响师范生教育质量。同时,奢侈与节俭同时存在,且两极分化严重。按照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师范大学减免了免费师范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每个月给予一定程度的生活补助。然而,除了免费师范生,毕竟在一所师范大学同时还有其他生源和家庭等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学生。因而,学生很快趋于两类,前者认为考上大学而且以后受政策限制,不能考研而且又要回生源地教书,没有了找工作的忧虑但同时也没有求取上进的心态,从而就不考虑家庭本身经济的困难,并不断向家里要钱,购买与其他非免费师范生已有的、但对自己而言是奢侈的物品,同时也不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等给予的照顾。
三、免费师范生的师范教育及个人发展
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免费师范生回到生源地,利用其在重点师范大学获得的良好教育,去培训、带动和影响该地区的其他教师,以整体提高这个地区的教师素质,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好的学生。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大学学习是一个关键阶段,这不仅涉及以后该生源地的教师素质和学生培养,实际也与其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大学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自身提炼,最终亦将面临失业,成为地方教育系统需要解决的新的难点问题。首先,大学必须制定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提出有利于免费师范生个人发展的教育模式。免费师范生自进校伊始,其从业目标、任务和未来从教区域都非常明确,不用为找工作而分心,因而四年的学习完全可以根据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与安排。即制定一套符合不同生源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规则,即在大学前2到3年统一教育,到第四年根据不同的生源地制定符合该地区的教育方式,也就是“综合指导,分类施教”。综合指导要强调实践性,这批学生除非违约,否则都得走向教师舞台。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掌握的培训、动手和动口能力的训练,这批师范生本身来自边远或贫困地区,这方面的实践能力是严重不足的。因此,新的教育模式应加强对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训。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给学生加强教师职业的光荣、传道授业解惑地位的崇高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知道,由于他们未来长期的施教则将会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人才,大大改善教师匮乏地区的学生文化,进而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国家无疑将会从各方面对他们的生活和待遇实施保障等。其次就是教育政策的真正实施,国家颁布的师范生免费政策固然是在一定程度对没有能力上大学的考生提高希望,但更多的是通过这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并充实到地方教育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教师素质,并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同时,考虑到免费师范生也可能毁约或者放弃从教,则只有严格执行国家的师范生免费政策,从进学校签订合同,到执教农村以及今后的长达十年继续从教以及合同期满的安置,从每一个环节和过程,政府都认真落实并切实执行,显示政府对免费师范生的诚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这可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免费师范生的后顾之忧。再就是免费师范生的个人发展,师范大学应该为免费师范生提供各种技能的培养,生源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为已经在当地工作的免费师范生提供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机会和专业培训,这就从客观方面尽量充实免费师范生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免费师范生自进入师范大学开始,应该在主观上给自己定位,明确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给自己建立五年、十年规划或计划,充分利用大学资源,给自己充电,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能让自己在完成国家约定合同后,顺利进行自主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