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探新]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通用)

[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探新]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通用)

[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探新]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摘要: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规律,也是自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

[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探新]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摘要: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规律,也是自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三大争论——经济危机理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问题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的争论中,利润率下降规律问题居于中心地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成为解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危机
  中图分类号:F014.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6-015-06
  古典经济学家最早觉察到利润率下降现象,利润率趋向下降是19世纪上半叶经济学界一个热门问题,形成了诸如亚当·斯密的竞争说,马尔萨斯的报酬递减说,李嘉图的工资说,以及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说等等。但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无法对这个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一、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
  马克思十分重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用了整整一篇(共三章)的内容来阐述这一问题。马克思从w=c+v+m这一公式引出三个比例,即资本有机构成(c/v)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p’=m/(c+v))。马克思从这三个比率又演绎出利润率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趋向下降的理论。因此,利润率随着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的提高而提高,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下降。简言之,马克思认为,所谓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指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逐渐趋向下降。
  马克思关于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劳动价值论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两个理论基础上的。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之所以说利润率下降规律是指一种“趋向下降”的“趋势”,是因为“必然有某些起反作用的影响在发生作用,来阻挠和抵消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使它只有趋势的性质,因此,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叫做趋向下降。”马克思认为,起反作用的“最普遍的原因”除了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以外,还有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过剩人口和对外贸易等因素。他认为这些因素能延缓但不能在长期内完全阻止利润率的下降。
  综合各因素作用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利润率下降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发生作用;它的作用,只有在一定情况下,并且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会清楚地显示出来。”同时,马克思又指出,不能把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当作利润绝对量趋向下降的规律。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同一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或利润的绝对量不断增加。这种分析就可以避免做出资本主义生产要绝对萎缩的结论。马克思把这一“产生于同一些原因”的规律叫做“二重性”的规律。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研究
  1.国外学者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
  国外理论界对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争论,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否定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存在。这种否定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否定与规律有关的基本理论来否定规律本身;二是通过统计资料和数学方法从“经验事实”上来否定规律。前者如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她怀疑这个理论并认为资本主义不会因为利润率下降而崩溃。事实上,她没能认识到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和资本主义灭亡间的内在联系。英国“凯恩斯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则从两个方面否定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她一方面认为马克思没有考虑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否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性来否定该规律。此外,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通过攻击劳动价值论否认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后者如爱德华·N·沃尔夫和菲利普·帕里吉斯,他们通过对美国1947-1967年间的统计资料计算和纯粹用数学公式推导,否认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而森岛通夫在其《马克思经济学》中,假定在技术变化之前,资本品生产部门和工资品生产部门有同样的技术系数,并由此推导出,任何一个周期中两个部门的资本价值构成都是相同的,还进一步假定资本家的储蓄倾向在任何时期都不变,他用剑桥增长公式和他的价格决定公式得出结论,认为不但利润率没有趋于下降,而且也不会出现资本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少,不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然而,森岛通夫仅仅考虑到各个周期中两个部类的资本价值构成都是相同的,并假定它们不变,这些都导致他的结论不能成立。
  (2)认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值得商榷,至少是不完善的。代表人物如英国的约瑟夫·吉尔曼,他考察了美国制造业20世纪初期至50年代的利润率数字材料,认为“如果我们的考察止于1919年,马克思的规律毫无问题:资本有机构成日益提高;剩余价值率日趋稳定;利润率不断下降。但自1919年以后,资本有机构成比率趋向于不变甚至下降。剩余价值率趋向于跳跃式的增长。利润率没有下降反而趋于上升。难道马克思搞错了吗?”他认为,如果非要得出利润率下降的规律,需要改变计算方法,要将剩余价值减去广告费、一般行政费、租税等“非生产”费用,从而得出实现的“净剩余价值”,再将“净剩余价值”除以预付资本总额,以此比率代替利润率,才能得出垄断时期利润继续下降的规律。否则,他认为,马克思所定义的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在垄断时期已不再下降了。
  (3)肯定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存在。针对吉尔曼的论点,美国的莫里斯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垄断资本家为了克服这个矛盾而大量增加销售和广告等费用,企图通过这种非生产支出来阻止利润率的下降。但这种非生产支出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同,它“在资本家的账簿上是要从利润中扣除的”。因此,“垄断资本主义消灭不了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正如它不能消灭地心引力的定律一样。”安东尼阿,配森特认为利润率的主要倾向在下降,吉尔曼数字只是一个局部,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经济。在垄断时期,既有垄断集团的利润率,又有非垄断集团的利润率,这样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就不好形成。他认为不能从统计资料来直接证明利润率的走向,只能从利润率下降规律本身来证明它的存在与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就是利润率下降的间接证明。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