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10大PC 联想惠普戴尔 戴尔PC业务触及天花板,巨资收购Quest加强软实力
戴尔希望在PC市场销售不景气的背景下,通过发展新业务来促使公司回到第一阵营的竞争行列。 日前,戴尔向外界宣布,以24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企业管理软件制造商Quest Software(以下简称Quest)。戴尔认为,Quest强大的战略方案与其软件集团非常吻合,将拓展戴尔当前在系统管理、安全、数据保护及工作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软件领域,戴尔CEO迈克·戴尔一直兴趣颇浓。早在今年2月,戴尔还成立了软件集团。迈克·戴尔希望这个新成立的部门能加强公司企业级解决方案业务,加速利润增长,并且帮助公司实现差异化竞争。
促使迈克·戴尔作出这一改变的原因,在于公司的PC业务受市场环境拖累,经营日渐艰难。为避免公司出现困境,迈克·戴尔才决定通过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来解决公司业绩低迷的问题。迈克·戴尔说:“软件集团乃至整个公司的软件业务,将有助于催化戴尔的转型。”
戴尔投身软件市场的策略是否正确?
酝酿转型
2010年,苹果推出当时被业界质疑为“只是一个大块头的iTouch”的平板电脑iPad后,PC市场就遭遇厄运。iPad推出后,引发平板电脑风暴,催生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在市场容量超过1亿台的平板电脑市场上,iPad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占据62.5%的市场份额。
与平板电脑大行其道相反的是,传统PC市场陷入史上最惨淡的低迷期。虽然在英特尔的力推下,PC厂商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推出超极本(Ultrabook)救市,但依然难阻PC下滑颓势,连续7个季度出货量未达业界预期。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12年第二季度出现增长停滞,出货量为8746.9万台。 PC市场的冷淡,让戴尔的威望开始下降。最新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戴尔从2011年的124名跌至147名,下滑了23位,下滑幅度明显。
对于产业现状,PC厂商曾将希望寄托在超极本身上,希望能扭转PC产业停滞的颓势。但截至第二季,超极本的销量并没有达到英特尔年初预定的四成市场份额的目标,反而因为定价过高,未引起消费者共鸣。
PC厂商的落魄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侵蚀PC市场有关。Gartner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PC出货量预计将为3.63亿台,与去年相比将缩水0.4%,成为2001年互联网泡沫之后,PC市场出现的第二次负增长。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戴尔试图通过转型来扭转当前公司遭遇的困境。据了解,为帮助戴尔成功进军软件市场,迈克尔·戴尔在2010年2月便开始布局。当时,戴尔收购了系统管理厂商Kace,为涉足系统管理软件市场打响头炮。
2011年11月,戴尔还收购了云计算应用整合解决方案供应商Boomi。后者拥有创新的AtomSphere技术,其计算平台可以让用户在基于云的预置应用之间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系统应用的复杂性。
一切在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步伐加速
面对PC市场逼近“天花板”,戴尔进军软件领域的心思更加强烈。
今年2月2日,戴尔突然向外界宣布组建软件集团。据戴尔官方信息显示,新成立的软件集团将通过同时开展硬件、软件、服务业务,使得其具备为大型客户服务的能力。
软件集团的成立,让迈克尔·戴尔重新拥有了创业之初时的热情。
7月2日,一笔24亿美元的收购,让戴尔成功地在软件领域树立它的名声。 戴尔软件集团总裁约翰·斯文森(John Swainson)表示,公司对Quest软件公司的收购,旨在将戴尔的业务拓展到系统管理和安全等软件领域,并为未来交易创建一个平台。
据了解,斯文森是戴尔去年从IBM挖来的高级管理人才,他曾长期在IBM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并在软件制造商CA公司担任过首席执行官,对软件行业有极深的认识。他加入戴尔的使命是,帮助戴尔向硬件领域以外的行业拓展,创造一个更大的收入来源,避免公司在经济疲软期间业务出现波动。
在接受采访时,斯文森表示,“进军软件也是为了让戴尔进入利润率更高的市场,而收购Quest是出于战略目标,而不是戴尔随机寻找软件利润池。”
Gartner分析师威尔·卡培里认为,收购Quest是戴尔进军软件领域的一笔最佳交易。在他看来,Quest的软件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都与戴尔的软件战略非常一致,此次业务并购将为戴尔拓展系统管理、安全、数据保护和工作区管理等方面的软件能力提供重要的动力。另外,Quest的软件组合也将对戴尔大规模的设计方案提供重要的补充,戴尔当前的大规模设计方案可以开发出与客户需求相配备的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Quest拥有多样化的软件产品组合,2011财年在全球范围内的营收达8.57亿美元,毛利率达86%,运营利率达11%。Quest拥有1500名软件销售专家和1300名软件开发者,这些人员也将在此并购交易之后加盟戴尔当前的系统管理、安全和云整合等软件专家团队中。
Quest创建于1987年,总部位于加州Aliso Viejo,为全球10多万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87%的客户都在“财富500强”之列。目前,Quest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有60个办事处,约3850名员工。
从数据库管理软件起家的Quest公司,现在拥有六大产品线,是一家有价值的公司。被收购之前,它还发布了其在数据保护领域的新产品NetVault XA。这样一来,Quest公司可以说从数据库管理到数据保护,再到性能监控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品线。
对此交易,戴尔软件集团总裁约翰·斯万逊称:“Quest的加盟,将有利于戴尔向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终端用户解决方案和服务。Quest在业界领先的软件产品、一流的人才队伍和独特的知识产权等,都将有利于巩固我们在软件行业的地位。我们打算依靠Quest带给戴尔的强大动力,来进一步推动公司的发展。”
Quest软件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维尼·史密斯(Vinny Smith)也称:“很显然,戴尔的发行、影响力、品牌都在业界得到了认可。与Quest公司的软件专家和一流的系统管理产品相融合,戴尔将能够为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强大的整合服务。在此交易之后,Quest的产品和员工都将成为戴尔软件业务的重要基石。”
新的生存法则
戴尔向软件领域进军,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呢?
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苹果“硬件+软件”战略的成功,让微软 、谷歌等传统软件公司看到了硬件在新时代的魅力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在,众多IT企业收购软件企业,都是看到了苹果在软件和硬件领域的无缝整合,并在运行过程中证明了这种模式的竞争优势。
戴尔向软件行业靠拢,显然是看到这一要素。据知情人士透露,戴尔对未来的构想是除了电脑业务,公司的主要精力将集中致力于数据中心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和服务的发展。计划在2016年以前,数据中心的产品和技术对营收的贡献将达到275亿美元,较此前提高45%,这将减少戴尔对PC和笔记本业务的依赖。
事实上,硬件公司向软件公司发出青睐的信号,并不只有戴尔。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了联想,自己则下大力气发展软件业务。按照IBM的规划,到2015年,软件集团将为IBM贡献超过50%的利润。
近一点的例子是惠普。2011年,这家全球最大的PC厂商曾动了出售PC业务的念头。虽然最后未实施,但它在2011年10月以67亿英镑的高价买下英国第二大软件公司Autonomy,增强软件业务的目的不言自明。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与软件企业相关的并购案例达500余起,而去年一年只有923起收购。其中最大的一笔收购是SAP在今年5月以43亿美元收购Ariba公司。
IT公司纷纷看中软件企业,目的是希望对硬件业务进行调整的同时,积极完善自己的软件及服务能力。现在,戴尔和惠普、甲骨文对硬件、软件、服务的整合,体现了IT行业中的一种新的生存法则——只有具备“硬件+软件+服务”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传统硬件厂商转型软件以及IT服务市场是必然趋势,因为后者是利益的新增长点。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级市场上等待它们的并不是一帆风顺,而将是一场激烈的战争。对于新进入者,蓝色巨人IBM和Oracle等厂商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觊觎者。
对于戴尔等硬件厂商来说,迎接它们的挑战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