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世间所有的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愿世间所有的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01/让灯光点上一首曲子,关上门窗拒绝冬季,坐在火炉旁读上一本书,茶叶在杯中染香了夜色。
听见月光在窗外独白的情事,就像被寒冷冻结了的寂寞,不知道喜鹊今晚在谁家门前树枝上做客,给他明天一大早就报上喜悦。也不知道刺骨的风吹痛了几个夜行的人,厚厚的棉衣能否温暖他的心声。坐在雪地里的笑话拿什么做赌注,用来猜测、谁会是哪个最不怕冷漠的人。
《芳华》上映许久,我完全没有观影的念头,以为不过是重现那个符号化的年代,寄托青春情怀,唱唱歌跳跳舞,让老一代人怀念过往岁月。随着媒体和身边朋友的热议,我打算一探究竟。影片对人性的挖掘之深,对灵魂的冲击之大,远超我的预料。其间两次落泪,无关感动和怜悯,有的是对人物命运的感同身受和懂得共情。
有人说,能看懂《芳华》的都是有故事的人。从小老师和课本上就教大家,做人一定要善良。只要待人有礼貌,真诚友好,乐于助人,就会得到对方友爱的回应,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越大越觉得,世界真是复杂,人和人之间的相处远没有书上写的那么简单和纯粹。相反,善良的人更容易被辜负。近日相继开庭的两个案子颇受社会关注,先是江歌遇害事件,又有杭州豪宅保姆纵火案。遇害一方都是我们所说的好人,可他们都和剧中的刘峰、小萍一样,结局让人扼腕叹息。这个冬天寒意侵人,显得格外冷。
青春总是值得怀念的。影片的名字,芳华,不禁让人联想到活力四射的青春,那里有青涩美好的追忆,以及一曲明媚的忧伤。可影片中的青春,美则美矣,却是一株塑料花,有着虚伪冷酷的一面。也许你在电影里看到的是青春年华,可我看到的是人性凉薄。
原来每个人的地心引力真的不同。影片中两位主角,一个付出,一个隐忍,他们小心翼翼、努力生活的样子,让人心疼。可人心难换人心。他们始终无法融入那个冰冷的集体,要么不被理解,要么遭人打压侮辱。
生活优裕顺遂的人大都有着相似的模样。神态自如,内心笃定,哭笑都形于色,举手投足间从容恣意。小说的主角是小萍和刘峰,而文工团的主角是郝淑雯、林丁丁之流。她们在家人光环的笼罩下,自幼被宠着捧着,自私任性,习惯了别人对她好。遇到不喜欢的人,就各种嘲笑欺负。
电影中,善良被众人落井下石,人心的叵测让人沮丧。这世界似乎对善良的人太过苛刻,对自私的人过于宽容。让人没办法嘉许自己的善良。善良的成本太高。始终得不到回报的付出,独木难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令人心寒。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小萍和刘峰,就像这个时代的两只萤火虫,卑微孤独,不被理解,不被关注,他们用自身微弱的荧光,彼此温暖,彼此照亮。小萍来自一个缺爱的家庭,在文工团这个冷冰冰的集体里,犹如丑小鸭落入鸡群,无端受到众多讥笑奚落,长期被孤立排斥。被孤立是丑小鸭的错吗?有时,被孤立仅仅因为差异。差异会让人没有理由地讨厌你。小萍苦难不幸的底色,只会让别人的欺负更加理直气壮、肆无忌惮。被讲坏话,成了家常便饭。即使功底扎实,依然跳不了A角。在这个暗流涌动的文工团里,小萍就是个黑色笑话。对这一切,她选择了隐忍逃避,直到无法负荷。
刘峰是个现实版的活雷锋。典型的付出型人格。他的故事也演绎了,如果雷锋没有牺牲,他的结局会怎样。做雷锋,就该学圣人,不该有七情六欲,不该有所求。团里的人一边交口赞扬,一边满腹猜疑。英雄还是傻瓜,只是一线之隔。刘峰被下放,这个人缘一向好到爆棚的老好人,临走只有同病相怜的小萍愿意为他送行。这世界等着看你笑话的人很多,真正理解在乎你的又有几个?
影片最美的地方是小萍在草地上的那段独舞。这段冯小刚加入影片中的神来之笔,正好影射了被侮辱被损害者对阴暗人性的控诉。既然不肯同流合污,我自独舞弄清影。此刻,她的世界一清如洗,安宁美好,她独自在这凉薄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影片未能在这里及时结束,后面的狗尾续貂引发了冯小刚的洗白之嫌。冯小刚希望凸显的是青春芳华,作者严歌苓则站在放诸四海皆准的人性角度。小说的内涵和维向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影片给它流水账式的青春安放了一个貌似美好和谐的结局。那群集体丧失善良和正义的郝林之流心安理得地追求着自己的快乐。郝淑雯和陈灿门当户对的迅速结合被美化成爱情。这个冰冷的集体在解散时被刻意暖化。小萍和刘峰最终沦为社会的边缘人,影片则归咎于他们不适应时代的变迁。这又何尝不是导演对好人的一种落井下石?
鲁迅先生说,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善良一词,常常被我们和老实、软弱、好欺负联系在一起。不管是付出型,还是隐忍型人格,最后都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
人究竟要不要善良?我们选择善良,是因为善良是本能。饮冰十年,难凉热血。世事沉浮,不忘初心。善良的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你当善良,且有锋芒。只是不要让善良成为你的弱点,不要把善良给错了人。
一曲芳华尽,愿善良终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