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蒋家沟水库
秋游蒋家沟水库
深秋的蒋家沟水库,山色如黛,秋阳下,水色清幽,水面如镜,犹如群山落下的一滴欢喜泪。
蒋家沟水库位于甘肃省灵台县上良镇蒋家沟村黑河右岸一级支流蒋家沟上游,是一个以供水为主的小型水库,工程1977年开工建设,1978年12月竣工,2010年除险加固,水库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目前承担着什字镇辖区人蓄饮水的任务。
水库建在一条狭长山沟的沟底,沟边错落分布着零散的村落,沟的西边是右集村,东边是蒋家沟村,两个村子隔沟相望,鸡犬相闻。山沟两边分别有两条沙土路通往水库,路修得宽展,走的人少了,因而荒草占道。
从塬边下到水库,山势平缓,梯田平展,地块整齐,是产粮的肥田,秋日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山鸡聒噪,野兔撒欢,飞鸟啁啾,仿佛这人间都归了它们的世界。
山底开阔,农田平坦,山脚下紧贴崖壁凿有十几孔窑洞,年代久远没门没窗但窑面整齐光滑。窑洞前面一字儿排开十几个残缺不全的大锅台,是当年修建水库的人做饭用的。窑洞下面的开阔地带,呈丁字型分布的是水库办公用房,砖木结构,高大气派,虽年代久远,依然坚固如新。正房11间,偏房6间,偏房的屋顶架着四只高音喇叭,昔日繁盛,可见一斑。因有人值守维护,房屋门窗完好无损,院子没有院墙,荒草不深,从院门前的大路往下就可走到水库的坝顶。山沟里,毛白杨拉起了灰白色的帷幔,如烟如霞。路边崖畔,野菊怒放,荻花飞絮,山风自沟底卷来,风吹草动,成熟的草籽在风中飞舞,时缓时急,飘落在草窠中,土缝里,粘上衣服发梢,空气中弥漫着野菊香和草木腐熟的香气,正午的太阳懒洋洋地晒着,恍惚间竟觉得是春天来了。
堤坝上,百草凋零,小野菊悄然绽放,从高处看,依稀可辩“蒋家沟水库”几个以砖头做边框以红渣土填充的大字。坝顶到坝底的中间位置,有大方砖铺就的台阶路,可以顺台阶逶迤而下,也可以在堤坝上随意行走。水库周边以铁网围绕,进入水库坝顶有一道锁着的铁门,铁门边的公示牌上,清楚标明了责任人及值守人员的值守范围。坝顶两边靠近山根的位置,分别有两处开阔的土筑平台,是当年建水库时开会和文艺表演的地方。站在通往水库的山崖边眺望,堤岸雄浑,坝顶开阔,水面波光潋滟,建造水库时跟着大人看万人大会战的热闹场景浮现在眼前。
建水库时,我九岁,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拾石头,大队分了任务,按车计分,孩子们在沟渠里把石头一个个抱到一处,大人负责用扁担笼筐担回家,用架子车拉到水库建设工地去上交,不管家距水库工地多远,家家户户的任务必须完成。将青草皮带土铲起来卷成草皮卷,装到架子车里拉到工地,按车计分。在按劳力记工分分粮的时代,不管家里多忙,每家每天必须出一个壮劳力去参与建水库,风雨无阻。记忆里,大人总是天不明就背上馍馍出发了,晚上点了灯才回家。
孩子们一到周末,抢着跟上大人去水库工地送石头、草皮,为的就是看看漫山沟都是人的热闹场景。筑坝的喊着号子,十几个壮汉赤膊抬着大铁夯,嘿呀嘿呀的声音在山沟里回荡,人民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在午休时间说快板、唱样板戏、跳红绸舞,喇叭上不断广播谁干劲十足犹如猛虎下山,谁多拉了几车石头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偶尔放段秦腔戏,有人就一边使劲干活一边吼起了秦腔。工地一个礼拜开一次表彰大会,奖励表现突出的人铁锨、䦆头和黄帆布挎包,公社领导随时在大喇叭上做动员讲话,下任务、催进度、要质量。工地上送水的人抬着大铁桶给上工的人送水,窑门前的大锅台上炊烟袅袅,大白馒头冒着热气,午休的铃声一响,炊事员敲着大铁锅扯开嗓子吆喝:开饭喽!开饭喽!人人脸上都兴高采烈,丝毫看不到疲累的样子,时隔多年,热气腾腾的劳动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水库建成后,再也不用到沟里去担水抬水了,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问题解决了,当年参与水库建设的人都说,没有当年起早贪黑的奋斗,哪有今天水龙头一拧水就淌到缸里的好日子。
水库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得最多的话题。一直想着去看看,有一年夏天,瞒着大人跟着大我两岁的表姐去看水库,很远就能听见水声,闻到水腥味,越近水声越大,湖水像一面狭长的大镜子,在太阳下闪着幽蓝色的光,正午时分,水库周边空无一人,一种神秘的恐怖袭来,我和表姐吓得撒腿就跑。
现在,水库的水越来越浅,管理也越来越严,昔日繁华热闹的水库,如今安静得像午后的太阳,慢慢吞吞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去看水库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些过去给我们以恩惠现在依然给我们带来方便的事物,我们得心存感恩并且时常修缮,才对得起前辈曾经付出的艰辛努力,激发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站在秋天的风里,水库的风物人情,过电影一样,盘亘在记忆深处,送来四季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