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散文】大河奔腾东流去(集锦)

【散文】大河奔腾东流去(集锦)

【散文】大河奔腾东流去  【散文】大河奔腾东流去壹我的老家住在周口黄泛区边上,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老讲泛区泛区的,不知道咋回事,只知道泛区农场地肥水美,欣欣向荣。一邻居是六几年的老兵转业回家乡的,他算是村里见过大事面的人了。有一回大家伙儿都端着。

【散文】大河奔腾东流去

  【散文】大河奔腾东流去

  壹

  我的老家住在周口黄泛区边上,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老讲泛区泛区的,不知道咋回事,只知道泛区农场地肥水美,欣欣向荣。

  一邻居是六几年的老兵转业回家乡的,他算是村里见过大事面的人了。有一回大家伙儿都端着饭碗聚在胡同里边吃边“喷空儿”,他也在,讲起了黄河和黄泛区的故事,才终于明白,泛区是黄河泛滥区域,指1938年郑州花园口堤岸遭到破坏后的受灾地区。他还引用了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描述了泛区:“一过黄泛区,水茫茫。陷泥过膝及腰腹,人马欲渡川无梁。”从那时候起,对黄河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1992年底,我18岁,带着对黄河的敬畏和神秘感,我参军入伍了,新兵起运时在郑州坐的火车专列,北上到首都北京再转乘去山西大同的专列。当列车行驶到黄河大桥上时,整车厢的新兵都沸腾了,快看快看呀,黄河,黄河!或许,他们也像我一样来自豫东平原,从小到大,只听说过黄河,没见过黄河,所以才激动万分。

  只见一望无际的黄,水势敦厚,大气磅礴,古诗有曰: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奔腾不息的黄河有了这么豪放诗词的浓墨重彩,她变得愈发的神圣了。我激动得泪花盈目,此时此刻,黄河真正走进了我心里,多想让列车停下来,下去亲吻一下让我魂牵梦绕的母亲河啊。

  到了军营,我们学唱革命歌曲,除了《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就是《保卫黄河》,高亢激昂的歌词和曲调,把我们新战士们的爱国热情一下子给点燃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时光荏苒,唱着嘹亮的军歌,放飞自己的报国梦想,我从一名列兵成长为一名下士,再从下士考入军官学校。记得军校毕业那年,南方多雨,大江咆哮,洪水泛滥猖獗。北方少雨,大河安澜,黄河九曲依然静静蜿蜒。

  我们全师官兵为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整建制地浩浩荡荡从塞北大同奔赴到内蒙古大草原的黄河两岸,参加热火朝天的“呼西光缆”施工大会战。我心中狂喜,总算有机会来到黄河边亲近她了,近距离地感受母亲河的雄伟壮丽。

  我们连的工地在托克托县境地,地处大青山南麓,西与贺兰山相通,从巍峨壮观,峰峦重叠的贺兰山向东可俯瞰黄河河套。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北流,就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滔滔气势。

  在这里,黄河生生不息的秉性也造就了胡杨三千年的刚烈: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三种姿态的胡杨在我们施工工地随处可见,它们犹如三座不同的英雄丰碑,时时刻刻地焕发出无尽的黄河力量,对日夜奋战的官兵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激励。电缆沟施工,穿黄河破戈壁,无论任务再艰巨,没耽搁一天工期,骨头再难啃,没有一米验收不合格的,当地政府用各种方式慰问连队,还给各个连队纷纷赠送锦旗,以示感谢。

  施工中期,我们连受领的施工工地竟与黄河近在咫尺了,官兵们乐坏了,黄河流淌的声音像是一支庞大的拉拉队,呐喊助威。大家累了,到黄河边洗把脸,神清气爽,渴了,掬一捧“黄河乳汁”,甘冽心扉。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鳞波乍泛微风起,在光缆沟旁的沙砾堆上,头枕镐锹歇息,仰望伸手可摘的星辰,谁不浮想联翩呢?军人总想着练兵打仗,我们的施工行动犹如在疆场构筑军用工事,干着干着,耳边似乎传来古代战马的阵阵嘶鸣声和将士屯粮摆兵布阵的脚步声,眼前再现伐战的情景: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在内蒙黄河两岸筑城障的事,《史记·匈奴传》有如此记载:太初四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由此看来,汉王朝在这一带筑了很多城堡,几乎是步步为营。这些城堡,只要军队撤退,也就废弃了。但,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当地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了,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当地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了,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了,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贰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从我的第二故乡山西、内蒙这两个黄河母亲恩泽的地方中来,踏着黄河奔腾不息的洪流足迹,又回到了河南故土,再次投入了母亲河的怀抱。

  2017年,从戎25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军改大潮中,惜别热爱的军营,我脱下国防绿,重披“战袍”再出征,奔赴了脱贫攻坚“战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转业岗前培训中,正好有一项课程安排,到王屋山脚下的黄河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见学。又一次贴近黄河,领略了科学家和黄河科技工作者为造福一方所付的艰辛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壮举,用这种博大的黄河精神和黄河文化,激励着我在带领全村4000多乡亲奔小康的大道上奋斗不止。

  黄河精神,治黄文化在这里生根开花,绽放光芒。诗人王怀让在《黄河》中写道:黄河,你流着一首史诗,你流着一部史记,你流出一个民族,你流出一片大陆,你流着悲欢离合。

  据陕县水文站实测,1933年是黄河有史以来输沙量最多的一年,44.3亿吨,年均16亿吨。不治,河渠淤塞,良田沙化,“黄河宁,天下平”一直是民众热切期盼的愿望。

  保护母亲河下游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一代代科学家和黄河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除害兴利”、“蓄水拦沙”、“调水调沙”等一系列治河方略在小浪底大放异彩,造福一方,恩泽天下。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不足百年一遇,一下子提高到千年一遇,年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灌溉农田2500万亩,发电60亿千瓦时。2003年,黄河遭遇多年未遇的“华西秋雨”,中下游10余次洪水拉起了警报,小浪底水利枢纽全力以赴,一次次化险为夷,直接防洪效益超过110亿元。

  叁

  周末去黄河游览区休闲,不免让人回忆起起当年毛主席在兰坝支线上视察黄河的故事。那是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与河官王化云(曾向中央提出过《关于黄河治理方略的意见》)亲切交谈,毛主席问:“化云是哪两个字?”他回答:“是变化的化,云雨的云。”

  毛主席亲切而幽默地笑着说:“化云名字很好,化云为雨,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使紧张的心情很快松弛了下来。

  当王化云向主席报告查勘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从长江上源引水入黄的可能性的情况时,主席又幽了一默:“通天河就是猪八戒去过的那个地方吧!”大家都被逗笑了。

  主席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主席用兵如神,料事也如神。时隔半个多世纪,耗资千亿、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工程南水北调落成,丹江水自渠首而出,一路自流向北,成就了中国南北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在中原大地的历史性“聚首”。

  当时,黄河成为阻挡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穿黄工程开邙山、破泥沙、出河滩,排除万难穿越黄河,在郑州向西约30公里的黄河孤柏嘴,从空中俯瞰,南北岸像放置了两把琴身相对的巨大“吉他”,虽然看似分隔黄河两岸,但在河床下30米深处,两条4250米长的穿黄隧洞却将两岸紧密相连,长江水就是通过这两条穿黄而过的隧洞一路向北的。

  肆

  今年中秋时节,应友之约来到了嵩山西麓的紫云山赏景,朋友拿出当地酿造的高古酒小酌,说只有在这里才能真真切切地品味到李白在《将进酒》中所抒发的情怀了。你看,不远处依稀可见的山峦,就是当年李白作这首诗的诞生地。那里北眺黄河,南望马铃,西接龙门,东连少林,也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呢。

  诗仙李白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生失意时,是黄河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并馈赠于他旷达不拘的文化肚量。同样,奔腾不息的黄河有了李白诗作的润色映衬,也披上了一层更加狂野的面纱,愈发的神秘而桀骜。

  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进京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谗悔,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时的李白内心极度烦闷,他选择了云游山河,想在漫漫旅途中寻找心灵的归宿。漫游梁、宋时,多次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三人在黄河之滨颖阳山居登高饮宴,借酒放歌,发泄胸中的郁积,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李白先是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对光阴一去不返的无限感慨,继而又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宽慰自己和友人,看开世情,把好时机,及时体会人生的快乐。接下来,诗情再掀波澜: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怀。良辰,痛饮,尽欢,酣畅淋漓。这千古传诵的名句无不透露着“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磅礴气势和嘹亮音节,这不正是天水之铿锵,天籁之豪放吗?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