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最美四月天
乡间最美四月天
北方的乡间,若论最美的季节,当属农历四月天。暮春夏初,杨柳飞花,草长莺飞,风景如画。湛蓝无尘的天空,白云缓缓飘荡。洁白如雪的柳絮,在醉人的熏风里轻盈飞翔。广袤的田野,嫩如韭菜的麦苗儿一片墨绿,宛如不见天际的大草原。暖风吹过,泛起层层碧波涟漪。很让人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
墨绿油亮的是麦苗,金黄灿烂的是油菜花。艳阳下,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流光溢彩,释放着耀眼光华。
四月初夏,正值阳历五月,五月榴花开,花开红似火。微风中,那一簇簇宛如玛瑙的花蕾、那一团团猩红醒目的石榴花,犹如燃烧跳荡的火焰,更似绚丽辉煌的晨霞。一些形如小压腰葫芦的榴花,已是花瓣儿随风飘零,长成玲珑乖巧的小石榴,隐约在嫩叶枝头。正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榴花》所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石榴是吉祥之树。硕果累累的石榴,寓意财源兴旺、子孙满堂。猩红鲜艳的石榴花,象征着庄户人家的好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石榴花开得茂盛,如火似霞,花香四溢,引得蜂来蝶往,穿行于花丛间,亲吻在花蕊上。乡间少女、年轻媳妇,无不喜爱石榴花,纷纷采撷一两朵,插戴在鬓发上,愈发清纯朴实,秀美俏丽。唐代诗人杜牧那“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的绝妙诗句,真是再好不过的比喻。
农历四月,桑叶茂盛,桑葚初成。孩童们爬上桑树,采桑叶,喂桑蚕,不时地搜寻着成熟的桑葚儿。那些成熟的桑葚儿,垂挂在枝叶间,甚是诱人。白桑葚儿白如璞玉,红桑葚儿艳如玛瑙海棠,紫桑葚儿恰似一串串浓缩的袖珍“玫瑰香”。
这时,美丽的戴胜鸟飞来了,落在桑树的枝杈上,不停地鸣叫着。正如谷雨“三候”所云:“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四月里,金黄的枣花儿开了。嫩黄的枝叶间,那些拥簇丛生的小枣花儿,宛如一颗颗小星星。柔风里,清幽绵长的枣花儿香,在篱笆院里荡漾。尽管枣花很小,也没有引人瞩目的花容月貌。可是,人们却是那么喜爱她赞美她。《增广贤文》中,便有这样溢美词句: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四月里,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马蔺即马兰花,亦是清纯可爱。劲挺的叶丛间,钻出一束束茁壮溜长的花蕾,迎着醉人的暖风,露出惬意的笑脸。那些竞相绽放的浅紫、浅蓝色的马兰花,无不热情洋溢,无不舒展潇洒。
马兰花花期长,花瓣儿大,一朵兰花分布数瓣儿,中间两条花蕊穗儿,是那么轻松舒张,就像翩翩起舞的大蝴蝶。故此,人们叫她“蝴蝶花”和“蝴蝶兰”。在乡间,人们还俗称她“马莲花”或是“祝英台花”。
这马兰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奔放,那么快乐。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采集些马蔺草,用来系牢拿青苇叶包裹的粽子。
难怪人们这般喜爱马兰花,因为她在民间已经居住了两千多年。这“马兰花”还有更深的寓意——“宿世的情人”。
有一首儿歌童谣《马兰花》,唱得格外好听。“一把镰刀一个筐,我采马兰上山岗,马兰花儿甜,马兰花儿香,小羊吃了不找娘。马兰花开青山岗,我采马兰喂小羊,小羊吃了不找娘。秋天长成大绵羊。羊儿赶到大集上,卖了钱去盖学堂,学堂盖在山坡上,山里孩子喜洋洋……”不光孩童们喜欢这首儿歌童谣,就连年逾花甲的老人,听到这首儿歌童谣,也会心驰神往,联
想起天真烂漫的童年,情不自禁地随声唱起“马兰花开盼太阳,山里孩子盼成长,盼着亲人老师来,盼着开学进学堂。老师来了有书读,老师来了有歌唱……”
四月,洋槐花盛开的季节。田间、地头,村街、院落,一棵棵粗壮高大的洋槐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树丛中、枝杈上,缀满了层层叠叠的洋槐花儿。一簇簇、一串串洋槐花儿,白得纯洁可爱,白得晶莹耀眼,像皑皑白雪压弯了枝头,像珍珠玉石镶满了树冠,在绿叶衬托下,尤为娇艳无比,令人赏心悦目。暖风徐徐,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四月风光明媚,四月天空蓝天,四月是洋槐花儿的世界。洋槐花儿的芬芳随风飘荡,引来追赶花期的放蜂人,醉了辛勤采花酿蜜的小蜜蜂,醉了景色宜人的乡间四月天。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诗人刘禹锡诗句,更是让人倾慕国色天香——牡丹。牡丹是我国的国花,自古以来,“牡丹仙子”享有谷雨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的盛誉,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
牡丹品种众多,色泽艳丽,华贵雍容,风流潇洒。她既登大雅之堂,又喜乡村农家。四月暮春,她于万紫千红中一展娇美无双的风采,艳压群芳的绝代容貌。那魏紫、姚黄、赵粉、二乔、酒醉杨妃、四合连、洛阳红、御衣黄、红宝石、黑洒金等等美丽好听的名字,都是光彩照人、芬芳四溢的名贵品种,都有其动人的古老传说。而乡间栽培最为普遍的牡丹品种,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桑叶牡丹”。
春风多情,牡丹有意。四月里,“桑叶牡丹”尽显风流,热切呼唤着春游踏青的人们快到乡间来,不要错过暮春时节的好风光。正如宋代诗人苏轼诗云:“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
春夏之交的四月天,风光秀丽的“北国江南”,在广袤的原野,在风情淳朴的村庄,布谷鸟(杜鹃鸟、子规鸟)又在彻夜不停地歌唱。啊,布谷鸟来了,她从南方飞到北方。那“奔儿咕、奔儿咕、奔儿奔儿咕”的鸣叫,声声紧促,清脆响亮,传得很远,她是催促着人们切莫耽误农时,赶快播种插秧。
正是有了布谷鸟的叫声,暮春四月,水稻插秧的季节,一望无边的水田里,机声隆隆,人来车往,一派欢快繁忙景象。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不正是对四月乡村恰如其分的真实写照吗?
农历四月,风柔水暖。乡间河渠、坑塘里,青蛙呱呱呱儿、呱呱呱儿地欢叫不停,清脆响亮,声声悦耳,撩拨着人们心弦。
人们喜爱青蛙、赞美青蛙,因为它是农民的朋友,它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有人说,青蛙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春天里傲视一切的“王子”。正因如此,当年,少年毛泽东就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此时,不知疲倦的青蛙,激情满怀的歌者,正放声歌唱春光明媚的四月艳阳天。在清脆悦耳的蛙声中,乡间人家不辞勤劳,人们纷纷早出晚归,忙碌在农田阡陌。
四月的夜晚,柔风吹拂,星斗满天,月儿高悬,蛙声如潮。人们伴着青蛙的合唱,进入香甜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