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杜鹃花,开满井冈山
鲜红的杜鹃花,开满井冈山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九月九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行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革命的胜地。从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八角楼、小井红军医院、瑞金、于都长征渡口,踏着先烈的血迹,所看、所听、所学、所思。我的心一次一次被猛然撞击,颤栗、折服,我的情也一次又一次被感染共鸣、振奋。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吸引、更是一种信仰。
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能更加透彻理解革命、奉献、和无畏的含义,更能明白要珍惜烈士的青春和热血换来如今的美好家园。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井冈山的杜鹃花一定开得更热烈,更鲜红。
坚定的革命信念
张子清,一个国民党将领张建良的后代,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农革命军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红军参谋长。在朱毛会师前夕担任后卫任务,不幸脚踝受伤,在伤痛面前,他仍关心别人,把组织上分给他食用和洗伤口的盐全部留下来,给了别的伤员。1930年5月,与世长辞,时年29岁。同时留下了“师长献盐”的故事。张子清负伤期间,毛泽东准备派人秘密送他前往长沙大医院治疗,但张子清怕有危险,他诚挚地:“我的伤可以派人护送到长沙去治疗,还有这么多受伤的同志,他们又能怎么样呢?我不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啊!”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将生与死置之度外,与士兵患难与共。毛泽东评价他:“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钢铁战士。他为革命竭尽忠勇,是红军中的关云长。”
曾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为了红军医院建设,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了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割舍亲情,先后将三个儿子送人或为筹集党费卖掉。她曾6次蒙受委屈,6次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她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舍得一切。在她任中央组织副部长时,她的儿子石来发一家两代都是农民,当生命亮起红灯时,她在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中,“把我的遗体交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无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颗树下当肥料。”把省吃俭用节省的6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希望工程。”她的孙子石草龙坚持下立了这块简朴的山石墓碑:“魂归井冈山,红军老战士曾志。”她晚年对女儿说: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这就是一个对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如一,把自己的欢乐、忧伤和祖国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的一位一生忘怀,一己以国事为重的巾帼英杰。
小井红军烈士墓,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摆脱敌人的包围,红四军前委决定实施“围魏救赵”的策略,只留一小部部队守山,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
井冈山最后失守。一天夜里,国民党军队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落入敌手。
敌人对我军伤员严刑拷打,威逼伤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他们忠贞不屈,全部英勇就义,医院也被烧毁。130多名无名英雄只留了20多名伤员的名字,井冈处处遗忠骨,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悲愤至极,泪满眼眶,深深感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军民的鱼水情
《八子参军》的故事讲述了杨荣显的老人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这也反映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一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于都是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1934年10月主力8.6万余人集结于都,从八个渡口里夜渡河,踏上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白天拆晚上搭,群众将所有可用的材料都献出来,有一个老汉把自己棺材板送到现场。几天几夜的渡河,几十万老百姓严守秘密,国民党硬是没有听一丝风声,这是替民负重,为民翻身的精神和意志,让百姓感受到安全与慰藉,一个守护百姓浴血奋战,一个心怀感恩激发自觉行动,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正是军爱民,民拥军的最真实的写照。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旋律响起来的时候,“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啰嘿啰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嘿啰嘿,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嘿啰嘿,餐餐味道香啰嘿啰嘿”这首歌反映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精神。其实,井冈山的红米饭不是那么好吃。口感粗糙难以下咽,但对当时的红军来说,这是美味,不是能经常吃到的。当时井冈山的物资供应极为有限,红军部队的到来更显紧张,就拿油来说,山上只产少量茶油,炒菜要用油,点灯也要油,在敌人封锁下,外面的油根本进不来,除了节约,没有更好的办法,按当时的规定,毛泽东是可以点三根灯芯的,但他坚持用一根灯芯。就是在这一根灯芯的微弱光亮下,他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重要文章。
敌人的封锁并没有根据地军民屈服,党组织号召军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彻底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缺少药品,医务人民依靠群众的力量,上山挖天星、金银花等草药,缺器械,利用井冈山的竹木,削制竹竹镊子、竹刮刀、竹药罐等,并创办了军械处、被服厂、公卖处、造币厂,自制硝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敌人企图困死红军的梦想化为了泡影,革命的红旗在井冈山高高飘扬。
在井冈山几天的行程中,一段段生动的视频,一处处班驳的遗址,一声声如诉如泣的讲解,一幅幅形象的画卷,一篇篇激扬的文字,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无不显示当年红军浴血奋战,军民心连心艰苦奋斗的场景,心中已是热血沸腾。
井冈山精神是共产党人高举旗帜,坚定革命理想,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的崇高精神,是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精神。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课题。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永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告慰长眠在祖国青山绿水间的烈士英魂。
每年的春天,我相信,鲜红的杜鹃花,开满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