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幽径拾童趣
散文 ‖ 幽径拾童趣
小时候,在农村,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野生果子叫“插田泡”,又叫“乌沙泡”。插田时节成熟,长在路边或山脚下,果实有红有黑。这种“插田泡”的枝条上长满针刺,一丛一丛的。成熟季节,累累果实,或红一片,或紫一坡,慢慢采摘,细细品尝,味美又解馋。吃不完时,找来桐树叶子,卷个锥筒,装满“插田泡”,折根茅草叶子的细茎,缝好筒口,带回家去吃。
离开故土后,这种味道就再也没见过了,一晃就是几十年。
一日,偶读宋朝诗人曾几的诗:“一径夹青葱,无人到幽处。花发晓莺啼,欣得得佳趣。”觉得“幽径”在诗人笔下宛如秘境,倘若去探寻,也许会捡拾到许许多多有关童年的趣事回味,开启记忆存储。
后来又有意去阅读关于“幽径”方面的唐诗宋词,一首首读来,常被带入仙境,心驰神往。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幽径断行踪,浮图对远峰。”……
摇头吟哦之余,决定去探寻“幽径”,去体验一回“青萝拂衣”“潭影空心”的境界。
熟人给我推荐了一个地方:一条山路,蜿蜒于群山之中,是从前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后来因公路改道而被废弃了。
于是,在下班后,我没去三五成群约伴,怕人多喧嚣,影响氛围,决定独自一人去探幽。有熟人指点,走了约莫两华里路程,便来到此山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小型水库,静静地如海子般躺在谷中,倒影如墨,染绿一泓碧水。水库一侧,有条若隐若现的小路,婉约曲折,通往山中深处,这正是我要寻找的“幽径”。我踩着小路上一块块被岁月打磨成黑青色的石板,因年久又无人光顾,长着苔藓。我放慢脚步,生怕一下子走完这难得的仙境。我痴痴地与路边岩石对视,与古树摩娑,与涓涓山泉细语对吟,与斑鸠咕咕地对唱。小心地拨弄茅草的葳蕤殷勤,享受各色花朵的夹道欢迎。
“算盘子”的果子,虽比山竹小,却长得比山竹还美;“羊奶子”,长得玉珠玲珑;野磨芋,长得玉树临风……这许许多多童年就认识的植物,在幽径上都能找得着。
一路蹑手蹑脚,猫步前行。
突然,脚上被什么东西拉扯了一下,刺到皮肤,感觉有些痒痛。我俯下身,是一根刚长岀的藤蔓,勾着我的裤脚了。看藤蔓怯怯的样子,仿佛费着劲想往上爬,却因身单力薄,难以到达高处。我把藤蔓从裤脚上取下,捋直,扶它一程,并固定好。祝愿它从此“居高声自远”,享受阳光,吸收养分,无忧无虑,不再匍匐。
踯躅行进,山花飞舞,芬芳缠绵。花瓣弹落衣上,不拂不拭,不惊不扰,任凭花开花落。听碧泉潺潺,凡念入禅,心无风月,身无纷扰。
跌跌撞撞,拨开藤蔓织就的帘子,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片孩童的记忆,久违的味道铺开在面前,一树一树“插田泡”,姹紫嫣红,摆着盛宴。我如痴如狂,狼吞虎咽地享受着,顾不上针刺扎破手指,挂烂衣服。美美地饱食一顿,决定不拍照片,不发朋友圈,不张扬,明日独个再来。
天公不作美,接连下了几天雨。
等到天空放晴,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幽径”。躲着荆棘,轻车熟路,又来到那片长满“插田泡”的地方。却让人无比诧异,“插田泡”不见了,只剩绿色树条,没了绯红与宝紫。因下了几天雨,让我错过了一场相约,梦牵魂绕的美味已悄然远去,只能翘首来年。
心中怅然。童年回忆,半生阔别,在这幽径上终得重逢,又匆匆离去。
探幽径,不宜清晨去,露珠太重;太阳西斜,鹤鹭归巢时,最适宜去寻。
闲庭信步,一路捡拾零碎的感悟,禅定自有。听山溪,如素琴闲弄;闻百鸟,似天籁齐吟。
浸润梵音,无车马喧嚣,无尘世纷扰,也算是给心灵一次洗濯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