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的需要出发,以实证的视角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形势,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中间业务;
形势与对策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政策环境因素分析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利差缩小,还会使商业银行在定价、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方面面临多重风险。开展中间业务,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中间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为非利差收人,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因而,中间业务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进程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大中型银行要用5-10年时间,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0%至50%,足可以看出中间业务发展对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具有的重要意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用3-5年时间建成现代化商业银行,就必须跟进这一发展潮流。
(二)市场因素分析
随着金融业改革稳步推进,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各家银行在传统的结算、储蓄、信贷等业务和行业服务方面差距并不大,但在高技术含量、高盈利、凸显综合实力的中间业务领域各显英雄本色,纷纷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虽然各家银行没有达到银监会要求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40%-50%的水平,更不用说达到花旗银行80%的水平,但各行中间业务发展基本走出了一个从缓慢起步到逐步加速的轨道。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其中间业务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清算及结算手续费收入和银行卡业务收入之外,不少银行代理证券交易额、代销基金、保险等业务出现成倍增长,并更多的涉足理财业务、托管业务和代理行业务等领域。这说明商业银行正在突破传统中间业务种类的限制,在更宽更广的领域开展探索创新。
就市场竞争环境而言,随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化转型、中国农业银行经营重心下移、省市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开放股份制银行到县域设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对于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抓住历史发展机遇,采取先入为主战略,并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
(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因素
服务三农的需要。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四类:各类担保业务、贷款承诺业务、金融工具创新业务、传统中间业务。根据这一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目前开展的中间业务仅涵盖了传统中间业务中的几个品种,科技含量低、盈利水平低、资源占用多。这种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传统观念、体制、政策的影响,又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人员结构、经营方向有很大的关系。
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部分地区出现了经济发展中心县(市、区),为了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环境对我国农业的挑战,国家将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的现代化、中心县市区与中心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除了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外,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加大中间业务品种的开发力度,为“三农”提供一系列的金融产品服务。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仅带来中间业务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丰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功能,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步发展,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的全面发展。
除客观经济条件之外,中间业务的发展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其开发研究与经营管理人员既要懂得传统银行业务知识,也要了解大量的非银行业务知识,因而中间业务的发展将会全面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实现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中间业务的发展无疑会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省级联社对中间业务发展的统一领导
省级联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机构,应当以建设现代金融机构为目标,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力度,制定统一规范的中间业务操作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动化、电子化通信技术加快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快速优质的信息传递,并提供信息数据的加工、分析、综合查询等服务;
根据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综合型、专业化人才,并使这项工作持续化,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除对地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发展中间业务的软、硬件支持外,省级联社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确保中间业务不出现风险。
(二)坚持以传统中间业务为主、适度拓宽中间业务品种的策略
在谈到发展中间业务时,比较容易掉入“排斥传统中间业务、求多、求新、追求高科技含量”的陷阱。在目前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和复合型人才缺乏的条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传统中间业务产品市场上应当大有作为,根据自身实际,加大传统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与营销力度,以此提高中间业务占比水平。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都有着成功的经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采取“引进-消化-创新”的模式,在广泛借鉴、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造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己的中间业务品牌。
(三)充分调动地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克服“等、靠”思想,充分调动起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有效利用贴近客户、对客户了解程度高的优点,深入开展客户需求分析研究和市场调查研究活动,寻找并发现客户在生产、运营、交易等方面对中间业务的需求。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间业务品种,通过持续深入地推介、营销活动,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间业务产品,并使之成为利润增长的亮点。在中间业务发展战略上,可按照“优势产品、扶持产品、潜力产品、关注产品”的分类法(见图1),首先形成客户认知程度高、地方特色明显、盈利性好、风险程度低的优势产品;
对于收益性较高、客户需求较强但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占有率较低的扶持产品,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其向优势产品的转变;
根据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国家宏观调控动向及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选择一批潜力产品,做好相关的业务探索和市场调研,待时机成熟时全力出击,实现“一招鲜、吃遍天”;
对于资源占用严重、盈利能力低的低端产品可列为关注产品,根据市场选择时机适时退出。
(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
中间业务的加速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既有外部环境对它的制约,也有市场变化给它创造的机会,关键看商业银行如何去面对。如何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是商业银行推动中间业务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加快体制创新,提高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抓住市场发展的契机,加快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变“不利”为“有利”,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显著快速增长。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机构设置,探索成立中间业务部(见图2),下设发展决策部与研发部,专职研究中间业务发展趋势及运作机制,指导辖内开展中间业务。要正确处理好传统存贷款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确立齐头并进、同步开拓的思路。以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促进存贷款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张韶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与发展前景[J].金融时报,2005(11).
2、朱春玲.大力拓展银行中间业务、提升整体综合竞争能力[J].经济日报,2005(9).
3、邹江,张维然,徐迎红.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12).
4、唐双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Z].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坛,2005.
5、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05(9).
6、何广文.中国农村经济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2).
(作者单位:青岛黄岛农村合作银行)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