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摘要:财政支出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支出的有效管理对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行职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评价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把绩效评价的理念融入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中来可以有效提升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进行绩效评价。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绩效评价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财政支出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预算管理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点。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监督乏力,在财政支出中大手大脚,资源浪费,不讲资金使用效益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 2.项目支出方面的问题。在项目支出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项目前期不注重审计,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项目支出在预算上没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执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缺乏项目事后评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绩效问责机制,使得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资产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单位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处置不合规,资产报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在资产管理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完善的履行问责机制,即便是出现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这是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4.经费支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只重视资金支出的规模,但不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三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不够规范、支出标准失控、支出规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巧立名目,公费旅游;承办会议和公务接待活动中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的行为时有发生;公务车辆购置数量和标准控制没有严格落实到位。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 1.设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前提,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才能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根据绩效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将评价指标分为项目管理、投入、产出与结果、综合社会贡献和修正指标五大类指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可以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种形式。针对这两种形式的设置。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共性指标主要指的是符合单位所有部门的评价指标。个性指标则主要指的是单位各个部门的特定指标。指标设置还要结合财政支出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有效设计。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是衡量公共财政支出效益的标准。因此,绩效评价标准的设定至关重要。在评价指标确定后,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是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保证,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1)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2)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3)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4)其他标准。 3.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误导评价主体,无法实现评价目标。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比较法是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因素分析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低成本法是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像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公众评判法是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绩效方法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使用时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4.制定严格绩效评价程序。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很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文件。因此,必须严格绩效评价程序,要把财政支出纳入到法律轨道上来,要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要把绩效评价的主体,流程,监督制衡等不断完善。要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运行。 三、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 1.循序渐进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在绩效评价工作的初级阶段,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法规制度、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基础条件后,再尝试开展部门基本支出及项目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 2.适当合理引入公众评价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众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要合理引入公众评价机制。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对财务支出的有效管理。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入公众评价机制。一是要根据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聘请在这方面具有专长的研究所,专家来进行第三方评价。由具有专业素质的第三方人员来评价可以提升绩效评价的公信力。二是要与第三方评价机构签订协议。要明确规定评价过程,评价程序。这样对于科学评价,保证评价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协议来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于提升管理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时候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3.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效率,而要想真正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的同时还要逐步建立健全评价结果运用奖惩机制,根据绩效的好坏建立资金分配的“优奖罚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要明确制度的权威性,针对明确违反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厉惩处。 4.将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保证项目可执行,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对项目进行事前评价,其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项目事中评价,以此作为预算资金拨付的依据。预算年度终了对项目进行事后评价,以此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依据。在部门预算支出管理方面,要建立资产、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促进预算单位加强资产管理,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今后预算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监控为抓手,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后馈为依托,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支出效益为目的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金延宁: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9(1). [2]余一慧: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交通财会,2013(5). [3]吴 勋: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规则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