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尼日利亚文化] 尼日利亚风土人情(全文)

[尼日利亚文化] 尼日利亚风土人情(全文)

[尼日利亚文化] 尼日利亚风土人情尼日利亚文化 国家概况,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政策,经济情况,政治情况一、地理位置 尼日利亚北部为高原,南部主要是尼日尔河下游冲积平原,东南边境多山,沿海多沙洲、沼泽和潟湖。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西南。

[尼日利亚文化] 尼日利亚风土人情

尼日利亚文化

 国家概况,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政策,经济情况,政治情况

一、地理位置 尼日利亚北部为高原,南部主要是尼日尔河下游冲积平原,东南边境多山,沿海多沙洲、沼泽和潟湖。

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拉各斯受几内亚暖流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年降水量200-3000毫米。

二、历史文化 8世纪,乍得湖畔的札加瓦人(Zaghawa)建立卡奈姆-博尔努帝国(Kanem-Bornu)。14世纪至16世纪,由桑海帝国统治。1472年,受到葡萄牙的侵略。后荷兰、法国、英国等国殖民者相继侵入,贩卖奴隶;1900年,南、北尼日尔尼亚均沦为英国“保护国”;1914年合并成为英国殖民地“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 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但仍是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改为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其后军事政变多次发生,军人长期掌权。

2011年4月16日,古德勒克·乔纳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5月29日,在首都阿布贾雄鹰广场宣誓就职。大选结束后动乱,造成2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几百人遭逮捕,近4万人无家可归。

三、人口 宗教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6000万人,居住在南部的基督教与北部的穆斯林人口几乎1比1。 尼日利亚人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基督教占总人口44.21%,伊斯兰教为52.61%,传统宗教约3%。

成立于2002年的博科圣地是该国的伊斯兰教派极端组织,自2009年以来它多次发动恐怖炸弹袭击事件,造成许多平民和基督徒的死亡。

四、政治

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拉米迪.阿兹提瓦当选首任总统。1963年,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成立,但国家政权一直飘摇不定,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曾长期由军人执政。

1999年5月,人民民主党候选人奥巴桑乔当选第四共和国总统,并在4年后的总统选举中连任。奥巴桑乔总统执政以来,为保持国内稳定、实现民族和解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组政府,保证政令畅通;注意兼顾部族、宗教和党派间力量平衡;坚持通过谈判与对话解决部族和宗教冲突,必要时派军队予以弹压;出台《反腐败法案》,继续清查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行为;颁布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消除贫困计划等。上述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尼政局保持

基本稳定,社会治安状况有所好转。但由于尼社会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根深蒂固,包括部族和宗教冲突、政府腐败等,尼政府要保持长期稳定尚待时日。

2007年5月,在四年一届的总统选举中,亚拉杜瓦获胜当选,接替奥巴桑乔就任总统,其表示在任期内将继续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民主法律体系,改善治安环境并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2010年5月5日,亚拉杜瓦总统因病逝世,副总统乔纳森于次日就任总统。下届总统大选年为2011年。

尼日利亚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谋求发挥非洲大国作用。积极倡导南南合作、南北对话,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尼日利亚作为地区性大国,其在非洲特别是西非地区的作用举足轻重。

五、经济

尼日利亚全国人口超过1.4亿,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探明石油储量359亿桶,天然气5万亿立方米,其他固体矿产76种 ,其中天然沥青420亿吨,煤炭27.84亿吨,是西非乃至非洲大陆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石油工业是尼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日产原油260万桶,年出口额超百亿美元。目前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2个成员国之一,是非洲第1、世界第12大产油国和世界第5大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还是世界农业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世界最大的木薯生产国,农业占据全国GDP的41.73%(2006年),从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二 。

由于连年战乱和政局动荡以及历届政府的经济决策失误,尼经济多年停滞不前。虽然1999年民选政府上台后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国经济增长缓慢,工业化程度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依赖进口,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国民财富分配极度不均,失业率高达20%,大多数国民生活于困顿之中,57%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一个美元。

尼日利亚2006年度GDP(PPP)为1422.7亿美元。目前尼日利亚经济排名为:第一产业:世界第14、非洲第1;第二产业:世界第44,非洲第3;第三产业:世界第66、非洲第5 。  服饰社会礼仪,风俗节日,禁忌,其他方面

一、社会礼仪

尼日利亚人在施礼前,总习惯先用大拇指轻轻地弹一下对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礼,这是弹掌礼。

尼日利亚豪萨人对亲密的好友相见,表示亲热的方式不是握手,也不是拥抱,而是彼此用自己的右手使劲拍打对方的右手,这是击掌礼。

尼日利亚豪萨人晚辈见长辈要施礼问安。一般情况下,要双膝稍稍弯曲一下,向前躬一下身子,这是屈膝礼。

平民见酋长,必须先脱鞋走近酋长,然后跪下致礼问安,在酋长没下命令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站起来的,这是跪拜礼。

尼日利亚人见到外来客人时,总是喜欢先向对方热情地打招呼,并且很喜欢对对方问长问短。有时候其问候语会连成一串,令客人应接不暇。

为了表示亲切尼日利亚人喜欢与朋友称兄道弟。对于受其尊敬的长者,他们习惯以“爸

爸”、“妈妈”相称,并且往往习惯在前边加上对方的国名。例如,“中国爸爸”、“英国妈妈”等等。

与尼日利亚人的谈话中应回避的一个话题是宗教。他们不愿谈论政治,特别是有关非洲的政治问题。要避免谈有关南非的事,另外,所携的印刷品不要有涉及南非活动的画面。恰当的话题是有关尼日利亚的工业成就和发展前景。

尼日利亚人和人交谈的时候,从不盯视对方,也忌讳对方盯视自己,因为这是不尊重人的举止。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13”。已婚妇女最忌讳吃鸡蛋。她们认为妇女吃了鸡蛋就不会生育。

尼日利亚伊萨人认为食指是不详之物,无论谁用右手的食指指向自己,都是一种挑衅的举动;如果有人伸出手并张开五指对向自己,更是粗暴地侮辱人的手势,相当于辱骂祖宗。这些都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他们用餐一般习惯以手抓饭,社交场合也使用刀叉。

二、服饰

在日常生活中,尼日利亚人一般都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在一般情况下,男子大都会内穿长袖衬衫、瘦腿裤,并且外穿白色大袍,头上在戴一顶白色无沿圆;妇女则通常会用几块彩色花布裹在身上当衣服。未婚少女一般用两块花布,一块裹在腰上作裙子,另一快块则裹在上身当上衣。已婚妇女则一般要用三块花布,其中两块用法与未婚少女相同,第三块则要披在肩上。

尼日利亚人妇女戴首饰不厌其多。她们长戴的首饰有耳环、项圈、手镯、脚镯,但却不爱戴戒指。她们对发型很有研究。其中埃加族妇女,喜欢梳高发。因此她们的族名也称“高髻族”。她们在发内填上棕榈丝核扎的高髻,高度相当于人头的两倍。未婚少女要扎成蛇形,因为蛇在当地认为是“洁白”;已婚人要扎成鱼形,因为鱼在当地表示“和睦”;老妇人发髻要扎上三叶棕榈条,因为棕榈条表示“长寿”;寡妇要扎成圆顶的,表示为死去的丈夫尽“忠贞”。

三、风俗节日 奥孙节(Osun) 奥孙是尼日利亚一条河的名字,发源于北部的群山中,流经约鲁巴族地区,然后在拉各斯东部入海。据说奥孙和奥索格博王订下协议,每年祭河喂鱼,奥孙河水可以使不孕的妇女怀孕。奥孙节在每年八月的一个星期四开始,延续八天。第一天由阿陶加王祭祀各种神灵,宣布新年开始,人们开始吃新木薯。这一天,所有的穷人都可以进宫向土王讨得一份礼物。晚上,伊费的祭司点起一盏巨大的油灯,阿陶加和酋长们到奥梭河喂圣鱼,他回宫后,向人们抛洒可拉果和钱币,人们争先恐后地抢,因为据说这能给人带来好运。

莱博库节(Leboku) 在克里斯河州和阿夸伊博姆州等种木薯的地区流行。播种季节过后,乌盖堡的祭司确定莱博库节的日期。第一天,男人们把收集来的椰子酒和木薯送到最高酋长家里,然后在全城点起火把,宣布节日开始。第二天跳埃考伊舞;第三天订婚的情人互相赠送礼品;为了确定姑娘们在跳舞中的次序,由男方在第四天通过摔跤决出名次;第五天跳埃凯来节舞,情人们互赠礼物;第六天,魔术和骂人比赛,人们可以骂过路人,或者互相谩骂;最后一天,年老的妇女们手拿葫芦在城里洒药水,宣告节日结束。

奥发拉节(The Great Ofala)尼日尔河下游的奥尼查是贝宁和伊博文化的汇合点。每年九月,最高头领奥比要在这里举行奥发拉节。一清早,人们被鼓声叫醒,酋长们列队到达,然后随音乐跳舞。中午,人们涌向奥比的宫殿去看奥比。奥比先后出现三次,他右手拿剑,左手拿马尾做成的护身符。据说,如果护身符碰着谁,谁就会得麻疯病。女人们唱起赞颂奥比的歌。奥发拉节结束后,新木薯节继之。

莎罗节(Sharo) 富拉尼人仍保持文化上与世隔绝的神秘性。他们的莎罗节是锻炼青年人意志力的节日。节日开始,他们按年龄组合,摆出挨打的姿势,嘴里吟着咒语,然后由同

龄人挥鞭抽打。一道道血痕在身上出现。如果他稍有动摇,就被看作是“胆小鬼”。已婚男子也可以参加,动摇者可能失去老婆。

 饮食,旅游方面

一、饮食方面

尼日利亚的食品一直偏重于英国口味,而印度则拥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烹饪方法,烹制出来的食品,味道十分独特。

印度和尼日利亚都是英联邦成员国,但是两国食品的口味却不相同。随着印度餐馆进入尼日利亚市场,越来越多的尼日利亚人开始尝试印度美食。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有一家名叫瓦吉斯的印度餐馆,采用传统工艺,在泥巴作成的烤炉里面,用炭火烧烤食品,烤出来的美食远近闻名。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当地人通常一日三餐基本都为木薯(一种比红薯甜的食物,类似于地瓜),因为蔬菜很稀缺,所以在当地只有富人才可以经常吃蔬菜。就连首都的大市场的蔬菜也只有土豆、黄瓜、西红柿等。水果还算丰富。

尼日利亚人最爱食用传统的“五色饭”,即用玉米面(黄色)、木薯面(浅黄色)、豆类面(咖啡色)、蔬菜(绿色)、西红柿(红色)混合在一起烧制而成的糕状或湖状食物。他们喜食粥汤,卡努里人喜食“布拉布斯科”,即用黍米熬的粥,吃时淋上熟油,香气诱人;豪萨人喜食“图活粥”,即有黍米、高梁米、大米合煮,再配以用调味汁拌好的鱼、肉和各种蔬菜。至于汤类,较为普及的是用炸甜瓜干、葫芦干、西红柿块、鱼或鸡合煮的“埃古西汤”,用肉末和香蕉煨制成的“阿卡拉汤”,香而不腻、别具一格。他们对中国饮食怀有极大的兴趣,他们用餐一般习惯以手抓饭,社交场合也使用刀叉。

二、旅游 1、阿布贾

尼日利亚的首都,又称联邦首都区(Federal Capital Territory)。位于中部尼日尔河支流古拉拉河畔,尼日尔州、卡杜纳州、高原州和克瓦拉州的交界处,距离原首都拉各斯约500公里,是全国的地理中心。阿布贾市区占地250平方公里(联邦首都区面积8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原为国家锡矿开采地、中部公路网中心和农畜产品集散地。为加强联邦政府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联系,并解决拉各斯规模过分膨胀所带来的问题,1975年,穆罕默德军政府提出了兴建新首都的建议。1979年10月,沙加里文官政府正式批准新首都阿布贾的设计蓝图,并开始第一期建设工程。1991年12月正式从拉各斯迁入。约至1996年,各大部门的搬迁工作才渐渐收尾。

联邦首都区地处中央高原, 一般海拔688米,地理位置适中,地形开阔。属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凉爽宜人,水源丰富。市区规划为新月形,位于首都区东北部瓜 瓜平原上。阿布贾是穆斯林和基督徒聚集地的分水岭,具体来说,阿布贾往北以穆斯林为主,往南基督徒的数量占有压倒性优势,因此阿布贾也成为尼日利亚宗教信仰的一个地理分界点。

阿布贾市区整体规划由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负责设计,整体形状是新月形,代表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2、古拉拉瀑布

古拉拉瀑布属尼日尔河流域,古拉拉瀑布是尼日利亚最大的瀑布,每年接待大量游客,是当地主要景点,古拉拉瀑布位于尼日尔州境内,是离阿布贾最近的一个。从阿布贾向西驱车两个半小时便可以抵达。每逢雨季,其巨大水流,磅礴恣肆地咆哮着一泻而下,那汹涌的气势,让人联想到中国黄河壶口瀑布的神奇与雄绝。旱季时,它却像一位安静的小姑娘,抒情地弹拨着潺潺不息的乐章,为干涸的土地带来绿意和希望。

3、拉各斯

拉各斯(lagos)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市。在国境西南端,几内亚湾沿岸。由奥贡河河口地6个小岛和大陆部分组成。面积74平方公里。主岛拉各斯岛为城市中心,与伊科伊岛、维多利亚岛及大陆之间有桥梁相连。

集中全国工业企业和职工人数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60%。建有阿帕帕、伊卢佩朱、亚巴、伊凯贾和穆欣五大工业区,有大型榨油(棕油)、可可加工、纺织、日用化工、锯木与胶合板、造船、车辆修配、金属工具、造纸、橡胶等工厂。电网联卡因吉水电站。西非最现代化海港之一,港口有设备良好的深水码头,并设专用的石油、煤和渔业码头。年吞吐量800万吨,占全国进出口货运量的70-80%。渔业颇盛。伊凯贾国际航空站,为全国航行中心。铁路、公路通内地扎里亚、卡诺等城市。著名海滨疗养地、旅游中心。有拉各斯大学、国立图书馆和博物馆等。

 在音乐,艺术,建筑方面

尼日利亚的音乐

1、尼日利亚音乐分为两大类: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少数民族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如约鲁巴人,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爵士乐源于与西方的外来影响,从民间音乐结合,和非洲裔和拉丁裔流行音乐风格。尼日利亚的主题,整个运行的撞击式音乐的节奏,特别是鼓的声音。 民间音乐

在尼日利亚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是由约鲁巴,豪萨和伊格博人民演奏的。在每一种情况下,强烈的撞击式音乐使用的鼓品种,包括“会说话的鼓”,与正在开展的各种弦乐器的旋律。约鲁巴人击鼓的风格已在加勒比黑人音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伊格博音乐,锣和鼓突出。 流行音乐

两个流行的约鲁巴穆斯林社区开发的音乐风格Apala和富士。

Apala歌曲表达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民间智慧。富士,从Apala发展于60年代后期,是一个快节奏的舞蹈音乐,歌词结合社会评论。且具来自传统Yoruban鼓乐,但它已经到了整合,如夏威夷吉他非洲以外的文书。 Highlife是加快节奏非洲爵士乐形式,采用传统的鼓乐以及黄铜和簧乐器,它是遍布西非,包括尼日利亚。 Afrobeat是highlife和其他爵士风格Yoruban聚聚融合。尼日利亚音乐家也发挥雷鬼和嘻哈自己的版本。

2、乐器

在尼日利亚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鼓或dundun说话,语调,其中可通过拉紧和释放边绳或已发生或用手或弯曲的棍子,皮带改变。因此产生的声音被认为是模仿人声的音调。釜鼓,鼓,锣,钟,刮削器还可以用于撞击的目的。传统的弦乐器,十三弦敖包和一弦琴称为kutigi。木琴也广泛使用。

3、尼日利亚音乐家

所有尼日利亚音乐家最有名的是费拉·库提(1938- 1997),一个直言不讳的社会评论家和大明星。唱歌和演奏萨克斯管,Kuti的音乐添加到爵士乐的旋律重复的打击乐器放克节拍。Kuti的儿子也是很受欢迎的乐队领班。

二、艺术(雕塑)

1897年,英国殖民者罗森率领军队抵达尼日利亚的贝宁,掠夺了当地宫廷内,几百件铸钢雕塑、牙雕等工艺品。接着,德国、奥地利、美国等殖民者、古董商们也闻讯而至,到尼日利亚抢劫了许多铸铜雕塑珍品。但是,自从16世纪以来,珍藏在欧美博物馆的这些珍品却始终被世界艺坛所漠视。直到20世纪初,法国美术家毕加索倡导浪漫主义艺术,向繁琐、僵化的传统学院派艺术挑战的时刻,发现了惊人的非洲雕塑,并且从中找到了简练、率直的现代艺术风格的语言。

三、建筑

贝宁国家博物馆BeninNationalMuseum

是非洲著名博物馆。在尼日利亚的贝宁城中心的国王广场。馆舍为风格独特的圆柱形建筑。1944年已初具规模,1960年成立,1973年经过调整后重新开放。

 教育和体育方面

一、教育

1976年起实行小学免费教育。但由于经济困难,自1985年起改为收费。1999年9月尼政府出台全国基础教育计划,恢复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全国21%的人口只受过小学教育,成年人36.7%为文盲。

全国现有大学90所,著名大学有艾哈迈德·贝罗大学、拉各斯大学、伊巴丹大学、尼日利亚大学和伊费大学等,在校学生约7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近200所;师范学校近250余所;商业学校80所;普通中学12610余所;小学59340余所。大多数学校教学设施陈旧,师资不足。

二、体育

非洲体育强国,足球运动十分普及。近10年来,尼青年足球队曾3次在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中夺冠。1996年尼国家足球队获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2000年获非洲杯亚军,2002、2004和2006年获非洲杯季军,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亚军。此外,在田径、举重等项目上,也有一定优势。

 对比与总结

一、基本国情

中国和尼日利亚两国虽相距甚远,但同为发展中国家。(官方语言为英语,尼日利亚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两国也都是人口大国的多民族国家,土地广袤资源丰富,再加上两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使两国是心心相招。虽是人口大国,但是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很多的平民生活的都很不如意,每天过着是不果腹的生活,所以人民的死亡率较高。

尼日利亚自1961年独立以来,实行资本主义,但内乱不断,国家政局长期由军人统治,所以这个国家比不是很安全,而且恐怖主义伺机在这里基地组织,并且利用当地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来实行恐怖袭击或煽动民族矛盾。尼日利亚被认为是世界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二、历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同样作为人类发源之地的非洲,同样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早在公元8~14世纪桑海帝国建立就确立了尼日利亚的雏形和文化积淀,之后这个帝国消灭了鼎盛一时的马里帝国,成为了和北非埃塞俄比亚,中非贝宁,还有南非的南非一样的文明古国,但是后来葡萄牙人的侵略和英国的殖民统治让这片土又沦为了战火纷飞的人间炼狱,再加上罪恶的三角贸易让这里更是雪上加霜。

三、团队文化感悟

中国和尼日利亚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历史,但是由于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使得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文化传承了下来,但是尼日利亚文化就没有那么的幸运。

中国文化的力量不是我们所说的博大进深和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最厉害的是它有很强的兼容性,也就是对其他文化的容纳,从我们的语言就能看出,比如“一刹那”。而且鸦片战争前中国文化的先进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中国的皇帝位居高位,享受其他国家的进贡,无论是北方的胡人还是其他蛮夷都是为窃取文化果实,虽然他们靠着骚扰让天朝头疼一时,但这些人最终没有逃出自己被中华文化同化的事实,无论是侵掠者还是外来统治者都只能通过

汉人的方式来统治汉人,但他们不知道自己也被汉化,因为他们沿袭了汉人的官僚方式,最终这些侵略者的老家也会沦为中国新的领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最后向大家推荐关于文化的两本书籍:余秋雨的《何谓文化》,还有美国人写的《论中国》这两本书是说关于文化的,从中外不同角度来看中国。

随后我们小组希望可以将我们对文化解读和简介来传递给大家,也希望有更多的了解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