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趣味性的策略论文【浅析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经验的策略】(全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趣味性的策略论文【浅析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经验的策略】(全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趣味性的策略论文【浅析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经验的策略】【摘要】随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初中科学教学越来越注重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科学课程的联系.笔者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这一无形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趣味性的策略论文【浅析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经验的策略】

  【摘要】随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初中科学教学越来越注重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科学课程的联系.笔者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这一无形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活经验 ;资源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93-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习“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小麦、水稻叶子和根的形状颇感费解:在“植物对无机盐的利用”内容时,学生不知倒伏是什么意思?在学习“无氧呼吸”时,学生对农村做土烧酒、制甜酒酿是酿酒酵母进行无氧呼吸想不通;在学习“生殖和发育”时,又有学生产生疑问:“没有公鸡,母鸡也能生蛋吗?”有如此迷惑的学生多数生长在城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优秀学生,科学知识也相当丰富,有时甚至能用科学的有关理论解释一些现象,课堂上的发言常常让教师和学生佩服。但产生如此困惑,却又让教师觉得可惜,甚至让来自农村的学生感到好笑。学生这种不同的生活经历提醒了笔者,在这样的学生群体中潜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有理由去开发和利用。
  二、实践的策略
  2.1 科学教学中收集无形资源的策略。 我校初中科学教师由于任教班级多(两个或两个以上),很多教师中途接班,以此对学生了解不够,甚至连不少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由于教学中对于无形资源的了解不够,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有时反应平平,但有时却又能出乎意料地给教师一个惊喜。这两种情形都说明教师对学生现有“无形资源”的了解不深。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与班主任交流、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各自的情况,通过对学生个体成长经历的了解,大致估测出学生生活经验与科学教学的相关的多或少。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了解学生生活经历的最可行办法是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家长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通过预先设计的自我介绍,教师可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笔者所教的三个班中,几乎每个班都有二十五个左右来自农村或外地的农村,有些家住在杭州野生动物园边上,有些学生住的村子有印染厂,服装厂等,他们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融入同一个班级,必然成为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
  2.2 科学教学中应用无形资源的策略
  2.2.1 利用无形资源引课,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又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注意的品质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人完成注意转移所需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所以引课的首要目的就是创设一个教学氛围,设计一个教学场景,促使学生的注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进入学习的情景中,准备学习新知识。如果引课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现象,可他们却都说不清其道理,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对所讲述新课学习的指向性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整堂课在期待中度过,学习的效率自然很高;另一方面每堂课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
  2.2.2 巧妙利用无形资源,解决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插嘴”是随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呈现出来的,是基于学生的经历、经验、认知水平和个人爱好而生成的,这一行为是无法预测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误解的,都对教学有促进或借鉴作用。它也会因教师正确的引导而使课堂显得更加鲜活,所以“插嘴”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其他资源一样重要。
  如《血液的成分》教学中,教师在讲述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圆饼状时,教室后面传来了怪怪的一声“饼球”,一听就知是故意的。随后引来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室里顿时乱了套。顺着声音看去,又是他,一个典型的足球迷,上课经常插嘴,好像这个世界只有足球才能提起他的兴趣。此时我脑子里一乱,瞪眼看他,教室里鸦雀无声,怎么办?灵机一动。师:你为什么要说两个字?该生:昨天看球,皇家马德里队踢得太臭了,我刚才在想那个球,不小心说出来的。教师看他态度诚恳,话题一转:既然你那么爱足球,那你说说国家队集训为什么选昆明?该生摇头不知。师:谁能解答?生1:昆明举办过世博会,树木多,空气中氧气含量多。生2:昆明是春城,风景优美。…………
  课堂中个别学生捣乱事件几乎每位教师都会遇到,把“饼球”这一无形资源巧妙的处理,引出国家队集训地为什么选在昆明,创设了与教学有机联系的问题情境,不仅引出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含量与环境含氧量的关系,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宽容、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化解了课堂意外事件,而且有效促进学生产生探究科学的强烈欲望。
  2.2.3 利用无形资源进行探究学习,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太难或太易都没有价值。
  如在学习《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从糖尿病引到糖尿病症状,再从糖尿病症状慢慢引导到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教师让学生通过生活所见,描述糖尿病的临床病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无形资源引出问题。虽然上课内容不是糖尿病的病因,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但学生急于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新课结束时,这个病因并没有得到解释,但教师的结束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2.4 利用无形资源延伸教学内容,拓展思维空间。 “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我们的教诲和忠告,现在我们的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也有不懂的问题,我们要相信现在的孩子知识面较宽,有时比我们懂得要多。
  如《蒸腾作用》教学中,我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提出与叶有关的实际问题大家互相探讨:生1:为什么山上的树叶小些,而且很硬?生2:因为山上水分少,这样可以减少蒸腾作用。生3:为什么学校池塘里的荷叶上有滚动的水珠却不渗入叶内?生4:因为叶表面有角质层。生5:为什么清晨起来,小草上发现有小露珠?生6:这是从叶上蒸发出来的水分。生7:不对,我细心观察过,有些植物的叶子边缘流水。学生们都用疑惑的眼神期待着,师:同学们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哪。叶边缘吐水是因为更压引起的,严格上说这不是蒸腾作用,同学们讨论的内容已经涉及大学内容了,真了不起……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