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浅谈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大学志愿活动有哪些(全文)

浅谈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大学志愿活动有哪些(全文)

浅谈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大学志愿活动有哪些一 志愿服务意识的概念解析  在一般通用的概念上,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也称为志愿工作、义务工作等)是指任何人以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

浅谈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大学志愿活动有哪些

  一 志愿服务意识的概念解析  在一般通用的概念上,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也称为志愿工作、义务工作等)是指任何人以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索取任何报酬的前提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即志愿服务的前提是自愿。
  志愿服务意识是人们在认知并了解志愿服务及志愿服务规则的基础上,仍按照初始的基本价值观念继续志愿服务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上,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简言之,志愿服务意识即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
  二 培养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重要意义
  警察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为公安队伍培养优秀人才是其重要职责。警察院校的大学生仅靠专业知识和警务技能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对公安人员整体素质要求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人文关怀、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警官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培养警察院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有利于塑造并深化警察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警察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预备警官,职业目标十分明确。在校期间,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和各种忠诚教育、责任教育、纪律教育等,使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都明显优于其他地方院校大学生,通过开展具有公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普法宣传进社区,为民工兄弟送法,协助民警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人身、财产、消防安全防范知识等,有利于增强警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服务公安工作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2.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是加速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学校人”与“社会人”的角色脱节严重,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化迟滞,大部分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初,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其本身又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技能、道德和心理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警察院校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以执法者形象示人,在与人打交道的同时,不能以一个社会人的形象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所以在校期间应凭借具有公安特色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化内心的志愿服务意识,清楚认识社会、了解自身,形成更加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增强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交能力。
  3.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有助于警察院校大学生深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作为警察院校的大学生,在历次志愿服务过程中,应在深切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从而对社会形成更为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国家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动员大学生到西部去,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众所周知,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因此,作为预备警官的警察院校大学生应理解党和国家对青年人培养的良苦用心,坚决以实际行动支持“西部计划”的贯彻执行。
  三 培养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途径
  1.搭建平台,注重思想引导和能力培养
  人的志愿服务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志愿服务行为,教育部门应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制定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以志愿服务意识教育为根基,引导大学生整体规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教育工作。通过搭建志愿者联谊平台,警察院校大学生可以融入各地方高校志愿服务行列,使志愿服务意识培养操作化、规范化。
  2.丰富内容,拓展活动的多种对象和形式
  警察院校的大学文化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推动学生在自身价值追求中表现出鲜明的创造力。警察院校在应对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这一问题上,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实践教学,营造志愿者服务氛围,实现对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的关注;(2)以参加奥运会、大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续志愿服务精神;(3)大力宣传志愿服务价值,通过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发掘,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和服务理念,以此增强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4)加强与各地方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交流,深入了解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规律,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建设方面发挥学校的示范作用。
  3.深化内涵,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和长效机制
  警察院校大学生应本着一颗奉献之心,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自觉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此来增强自身责任心、实践能力与交往能力。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实际效果。只有保证志愿服务热情,针对需求动机,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在环境,才能使志愿服务持之以恒。
  总之,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激发的结果。简单来说,包括社会因素和自我调整,即在大家对志愿服务有所认识的前提下,社会宣传与社会动员促成了志愿服务意识的觉醒。志愿服务体现无私奉献精神,这与培养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民、奉献”的主流意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决定了警察院校大学生培养志愿服务意识的必要性,作为预备警官,应将其与忠诚意识融为一体,释放出热爱党和人民的情怀。
  参考文献
  [1]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陈少君.志愿服务:和谐社会的集体意识[J].社会工作(下),2010(1)
  〔责任编辑:李锦雯〕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