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李惠军思者行,行者远:独行者速众行者远释义(通用)

李惠军思者行,行者远:独行者速众行者远释义(通用)

李惠军思者行,行者远:独行者速众行者远释义一首国歌在教室中奏响,学生嘘唏不已:泱泱大国沙俄为何“山寨”了英国国歌的旋律?一尊革命志士雕像惨遭污毁的照片映入眼帘,学生们顿生伤感。一段世纪钟声中祈望和平的激昂独白,让学生热血沸腾。一桩千古奇案—。

李惠军思者行,行者远:独行者速众行者远释义

  一首国歌在教室中奏响,学生嘘唏不已:泱泱大国沙俄为何“山寨”了英国国歌的旋律?一尊革命志士雕像惨遭污毁的照片映入眼帘,学生们顿生伤感。一段世纪钟声中祈望和平的激昂独白,让学生热血沸腾。一桩千古奇案——阿房宫何以悄然消失,令学生精思不懈。
  他的课不是电影,但冲突不断,悬疑不绝。他的课并非话剧,但历史人物的喜笑怒骂却令学生铭刻于心、耳熟能详。他的课不乏政治报告,但学生却听得凝神屏气、议得神采飞扬。
  李惠军,上课30多年从来不带讲义,由当年新疆乃至全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到上海中学历史教育界中生代领军人物,没有一天不在求新求异,寻找历史课的“灵魂”,没有一刻不在求实求用,让众多师生于高考中不败,于研究性学习中获得发展。
  他在《笃学行思录》中记录传授给徒弟的“广博深刻”之法,他津津乐道于自己以徒为师的学习进步。他说:“历史是一位老人,我永远是穷究好奇的孩子;历史教学是厚重的学问,我不过是守望教坛30余年的‘泥腿子’,不敢奢望做思想者,但永远在‘思想着’。”
  一、没有创意,历史课就没有灵魂
  《中国教师》:有人评价,“广博”“深刻”是您突出的教学风格,您怎么看?
  李惠军:很难说我有什么教学风格,但我一直在追求教学个性。历史最大的特点是讲究论从史出、史从证来,所以人们想象历史教学永远穿着中山装,迂腐呆板、亦步亦趋。其实,历史教学的严谨、规范,恰恰需要教师的灵感和创意。
  文学家杰克?伦敦说过:“我的天地就是描写我脚下巴掌大的这块土地。创作需要天赋,它首先是一种境界、一种格调、一种灵魂的搏击和生命的燃烧。”他讲的是文学创作,但时常是我进行教学创意并突来灵感的体会。创意决定教学品质,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历史教材并非历史,历史不是一串串干瘪的教条,它应在教师深刻的哲思与生动的表达中得到还原和丰富。
  《中国教师》:形成历史教学要追求创意的理念,您受谁的影响最大?
  李惠军: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的老先生对我影响很大。他是著名史学家赵俪生的学生和女婿,孙达人老师。他60年代初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并非地主阶级的让步政策,而是农民战争》的文章,挑战了传统的观念,毛泽东同志曾对此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上课从来不带任何教材和讲义,他将全新的理性思考与丰富的史学材料无缝连接,似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数万言,常给人以猛烈的震动。在我几十年的历史教学中,他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一直以他为顶礼膜拜的楷模。
  《中国教师》:您刚登上讲台时背下教材、不带讲义上课,是否就源于对孙老师的崇拜?
  李惠军:有关系,但也有触发事件。我是77级大学生,大学毕业时23岁。因为那时大学毕业生非常稀有,所以我一工作就被安排教高三。第一次家长会,家长们见到脸上没有皱纹、满头乌发的我,流露出相当的惊异、怀疑和担忧:这么年轻的教师能教好吗?我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怎么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呢?我要用教学的娴熟让他们放心,于是我一字不落地背下了6本中学历史教材,包括图表,并把全部教材内容按照时代、专题和国别,用“纲要信号图式法”归纳为复习大纲,甚至把全部教材刻成填空题,若干填空题组合为一道问答题,油印后发给学生进行自我测试。除了上课与学生“摸爬滚打”之外,我还把行李搬进学生宿舍,与他们同吃同住,同上晚自习。昏昏沉沉地带了一年,直到第一届毕业生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班里出了全疆文科状元,我才感到那次危机过去。那次信任危机让我将对孙达人老师的内心崇拜转变为现实的仿效行动。从那以后我就一直保持了这样的习惯。
  《中国教师》:您觉得历史教师都应做到这点吗?
  李惠军:我倒不主张别人都像我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性格都是不同的。有些教师性格内敛,他可以像一把刻刀一样,细细地雕凿课堂。有些教师属于激情型的,他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忽入高山深谷,忽入平静的港湾。但无论各人差异如何,历史教师都要赢得学生心灵的共鸣,达到师生共同沿着时间隧道回到当年的现实去观察历史、思考历史。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创意,否则,历史教学就成了对城南旧事简单的追忆和回顾,对过去琐事的堆砌。
  《中国教师》:您背教材是为了创意吗?
  李惠军:那不是为了创意和设计,只是为了模仿老师的洋洋洒洒,赢得家长的信任。那个时候连设计的理念都没有,教学就是把课本交给学生,学生上了高考战场赢了分数就行了,所以教学只要有执行力就够了,而执行力和设计力、创意力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教的是教材,而不是历史。教材绝不是历史,只是历史的一种呈现方式,如果仅仅教教材,那么完全达不到让学生听历史、想历史、懂历史的目标。如何让学生进入历史,让一节课有自己的立意、境界、品位、格调?那需要创意。如果没有创意,教学就成了千人一面,无论哪一课、无论哪个教师教,都是把背景、内容、过程、影响、意义按部就班地讲一遍。
  2000年前后,上海市举办4年一度的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作为评委我先后观摩评议了20多节课,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人用倒叙法,有人用中心开花法,有人师生共研,有人慷慨陈辞,但却大同小异,严重缺乏一种品质、缺少一个灵魂。一节课如果没有灵魂就很难有个性,教师就不得不遵循教材的格和序来完成,这样的历史课实际上是没有味道的。那时候我就在思考:如何让历史课上出品质来?要有创意,要在科学和艺术思考下创意出一节课的灵魂。
  《中国教师》:你所说一节课“灵魂”的创意,到底指的是什么?
  李惠军:一节课的灵魂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轴,是教学活动的主线。例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工作室从国家意识、主流观点出发设计了这一课。第一环节:辛亥革命的酝酿。我们给学生讲了4个故事:暮鼓晨钟——革命党的成立;壮怀激烈——“苏报案”的故事;大义诀别——林觉民的《与妻书》;山雨欲来——辛亥革命即将成熟。这以环节以人物(孙中山)为主线,以故事为载体,以动情为落脚点,这就是这节课的主线。其中,故事是主线的素材,手段是主线的工具。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