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五年级下册数学阳光学业评价答案_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通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阳光学业评价答案_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通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阳光学业评价答案_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1. 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图形,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成轴对称的图形: 有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阳光学业评价答案_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图形,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成轴对称的图形: 有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对应点的连接与对称轴垂直相交。

3. 画法:找关键点,确定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

4. 旋转四要素:定点、移动点、方向、角度。

5. 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 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a × b=c (a≠0,b ≠0,a 、b 、c 为整数) ,那么a 、b 叫做c 的因数,c 叫做 a 和 b 的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2.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0 也是偶数。(偶数都是双数,奇数都是单数。)

4.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一定是0。

5. 同时是 2、3、5 的倍数最小两位数是 30,最大的两位数是 90;最小三位数是 120,最大的三位数990。

6. 奇数和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7.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8.100 以内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67.71 73.79.83.89.97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 长方体的特点: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 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4. 正方体的特点: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 棱长总和公式:长方体棱长总和 =(长+高+宽)×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宽=棱长总和÷4-长-高 高=棱长总和÷4-长-宽

7.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棱长=棱长总和÷12

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9. 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ab+ac+bc)×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6a²

正方体=底面积×6 底面积=表面积÷6

10.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 ³)立方分米(dm ³)立方厘米(m ³)

11. 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 V=abh ; a =V÷b ÷h b=V÷a ÷h h=V÷a ÷b 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V=a³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Sh h=V÷S S=V÷h

12. 1 m³ =1000 dm³ 1dm³=1000 cm ³ 1 m³ =1000000 cm ³

13.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常用容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升(L )和毫升(ml )

14.1L=1 dm³ 1L=1000ml 1ml=1 cm³

15. 表面积扩大棱长倍数的平方倍,体积扩大棱长倍数的立方倍。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3. 求分率: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另一个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求单量:总量÷数量=单量(用分数表示)(单量、分率的分母都是平均分的总份数)

4. 分数与除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 ≠0)

5. 单位换算: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时,如果低单位上的数不能被进率整除,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结果要约分)

6. 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分子大的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数,分母小的数比较大。

7.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特征:真分数小于1。真分数的个数 = 分母 - 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特征: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8.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时,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时,商做带分数的整数,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整数乘分母加分子做分母,分母不变。

9.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扩大若干倍,分数大小也扩大若干倍,如果分子不变,分母扩大若干倍,分数大小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

10.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几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1. 约分的意义: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2.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 1 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3. 分解质因数:每一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

14. 互质数:只有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5.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16. 两个数是互质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7.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8. 通分的意义: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9.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20. 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数化小数,要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可以根据“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

21. 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22. 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 = 0.5 1/4 = 0.25 3/4 = 0.75 1/5 = 0.2 2/5 = 0.4 3/5 = 0.6 4/5 = 0.8 1/8 = 0.125 3/8 = 0.375 5/8 = 0.625 7/8 = 0.875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分数加法的意义: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的意义: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同分母加、减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是1的分数能化成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0

6.a +b =b +a a-b-c=a-(b+c) a-b+c=a-(b-c)

第六单元 统计

1.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 复式条形统计图:方便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复式折线统计图:方便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 中位数:将数据排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取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个的话,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4. 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平均数常用于表示数据的平均水平。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找次品:将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一份尽可能分得一样多,如果不能分得一样多,也要使最多的和最少的只相差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