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发展] (全文)

[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发展] (全文)

[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发展] 摘要:本研究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其认知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其采用的学习方式具有。

[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发展]

  摘要:本研究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其认知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其采用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采用的学习方式对其认知与情感发展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改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是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认知发展;情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4-0046-10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Biggs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他曾提出过一个学习过程的3P模型,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输入(Presage)、过程(Proess)、产出(Product)三个环节组成的。学生的学习产出是其个体因素(如学生的个性、智力与背景等)和教学情景因素(如学科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任务要求等)这两个输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学生个体因素和教学情景因素这两个输入因素对学生学术产出的影响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为中介的。Biggs认为,学生个性特征、教学情景因素等输入因素以及学习过程因素和学习产出因素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在该系统中,个体会根据他们对学习任务要求的理解调整自己的动机与加工策略。换言之,学生进行学习时,会根据教学的具体情景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以相对稳定的方式处理某一特定类别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学要求发生变化了,他们也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学者对学习环境的研究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教学情景因素的认识,而且对教学情景因素有了新的、不同的理解。根据学术界对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在Biggs提出的学习过程3P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学习过程模型(图1)。在本文中,我们将根据对全国15所高校3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来探讨大学生感知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这一模型的内涵与实质作出一些说明。我们期望本研究可以为从大学生的视角探讨提高大学教与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从而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探寻一个新的突破口。
  2.文献综述
  2.1 学习环境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学习研究领域的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研究者探讨了特定学习任务层次、院系层次、学校层次的学习环境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影响。
  特定的学习任务构成一个较为具体的学习情景。有研究发现,学习者会根据学习内容、上下文及感知的对学习任务的要求而采用深层学习方式或表层学习方式。这表明学习者采用的学习策略是与学习情景相关的。学习任务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之所以比较明显,是因为在越具体的学习任务水平上,学习过程的差异越容易观察到。
  Ramsden等人研究了不同院系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学科领域是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联系的:和理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更可能采用深层方式和意义导向的学习风格,他们采用局限于大纲内容的加工策略和再现导向的学习风格的可能性则要低于理科学生。Harper等人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进行的研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论。Lonka等人的研究则指出,心理学学生与医学学生也存在差异。医学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外部管理和再现导向的学习倾向,他们对专业发展的兴趣也比对学术性的、理论性的问题的兴趣要大。上述研究都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的,因而这些发现只能间接地表明学生倾向于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要直接地证明这一点,需要对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习情景中所采取的学习方式进行分析才能实现。
  有的学者则从学校层次比较了不同的教育情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例如,Richardson等人应用Entwisfle等人编制的ASI量表比较了远程教育机构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在ASI量表的16个子量表中,二者除在一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15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除了学科、院系、学校等因素可能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产生影响外,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可能产生影响。Kember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观会影响课程设计、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结果。如果教师相信他们的角色只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积累的学科知识,将会阻碍学生采用意义导向的学习方式;而促进学习型教学方式则会鼓励学生采用意义导向的学习方式。与Kember等人直接以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教学观与教学方式不同,Ramsden发现,学生感知的教学情景对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显著的影响。Wilson等人以及Trigwell和Prosser曾实证分析过学生感知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学生感知的学习环境与他们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深层学习方式与良好教学、合适的评价和强调学生独立性的教学之间存在最强的联系;相反,表层学习方式则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不适当的评价之间存在最紧密的联系。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从微观的层面,讨论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其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2.2 学习环境与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系
  对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探索,涉及多个不同方面。下面我们主要对有关学习环境与学生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加以简要总结。
  有一些关注学习环境与学生认知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者认为,学习环境主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例如,Njiokiktjien在1988年的一项研究中认为,由于注意力问题经常是情景性的,所以结构混乱或者有空间限制的环境、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以及那些有社会压力的环境会加重注意力困难学生的症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