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阂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大学生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指向。因此,在大学生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社会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出的一个重大而又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展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本身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在大学生中普及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因此,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标准,反过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差距。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组织性不强
马克思主义要在高校实现大众化,需要高校党委、广大教育者、各职能部门多方面的力量的整合。但是,在各大高校部分领导、党员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把理论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对待理论学习“有记录、没行动”。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效果不佳,其他渠道更是形同虚设。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者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以及教育者本身是其面对的主要因素,这三方面并不总是协调发展的。导致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推进大众化时的组织性不强,从而使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不明显。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校思政教育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主要做的工作是如何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为马克思主义学生化,马克思主义学生化是大众化的实践过程和具体表现。但是,在高校由于理论跟不上实践的步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研究不充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索,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只是从理论讲解到理论,不能主动深入实际第一线,并不真正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没有像专业课那样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大学生被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也只是纯粹应付考试,大学生无法从情感上和行为上去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与精髓。
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载体和方法过于单一、呆板,缺乏活力和效率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广大学生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教”的过程而忽略“学”的过程,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够;高校的图书资料中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极少。各高校图书馆,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在图书室中所占的比例极少。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的缺失与当代大学生的务实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也就更难产生效果了。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不明显
在当今,尽管全国上下对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仍存在厌学情绪和冷漠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兴趣不浓,而社会在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上更多的关注专业成绩、考级证书,几乎不在意“两课”等思政类课程,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护轻视甚至厌恶对此类学科的学习。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信仰危机,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盲目崇拜,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学习氛围自然不浓厚。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1、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使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组织性
构建一支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理论素质强、综合素质优良的队伍,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它需要学校的高层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全方位多方面的有机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整体的进程。因此,首先,党政领导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从全局出发,组织制定并实施计划;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追求人格高尚,生活上要多关心学生,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其他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学校各部门只有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由传统的填鸭式单向教授法转变为双向互动教学法。教师要观察学生心理的变化,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比如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社会实践和讲座等等。在教学手段上,适当的以多媒体为载体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富有活力。制作课件时,要注重收集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等,并结合讲课内容,还可以在老师引导下,适时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些介绍伟人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老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教师只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新政策的内容相一致,把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内外最新世界政治动态有机得融入到教学中,才能够有新观点新成果,才能深入剖析社会现象,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够指导实践。最后、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通俗易懂。理论讲的越通俗明白,越受欢迎,就越能达到推进当代国马克思主义中大众化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