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集锦)

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集锦)

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法。将其正确运用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就任务驱动教学法。

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法。将其正确运用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实效性
  [作者简介]王晓玲(1965- ),女,内蒙古通辽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和计算数学;颜秉忠(1964- ),男,内蒙古通辽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传媒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视节目制作和软件工程。(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54-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布局是非线性的,知识点以网络型分布,不存在缜密的逻辑关联,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中按部就班、从易到难完成的老套路,容易把课程讲死,把学生讲烦。计算机是门操作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会用软件并能创新,对此很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但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消磨了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应用创新能力,改善计算机教学效果。本文就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效性进行初探。
  一、依据课程内容制定可行性任务,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亲自动手上机操作比听教师讲讲、看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课堂上学生练什么、怎样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任务的合理设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必须掌握的知识及重、难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不同点开始,制定一个或几个与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相应的“任务”。在制定任务时,首先要考虑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较真实,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知识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注意分散教授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从整体内容设立任务,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设定的任务既可以是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为基础的封闭型任务,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型任务。任务设计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以封闭型任务为主,任务包含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出只有通过亲身上机实践才能完成的任务,并规定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和相关资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具体样例,引导学生做出比较充分的分析,每个学生按照样例自主完成。如讲解word图文混排中插入图形、编辑图片时,给出word文档,设计任务一: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宽度、高度均为3cm,在图片下面添加图注“日出”,字体为小五号黑体,内部边距为0,无线条色。任务二:将图片和图注水平对齐并组合,将组合后的图形文字设置为“四周型”,图形位置水平距页边距右侧“8厘米”,垂直距页边距下侧“5厘米”。任务中基本覆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便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给学生设计开放型任务,通常安排在每个模块的最后阶段。这类任务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才能解决。任务的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掌握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任务设计涉及已经学过的知识,确定任务要求,允许学生在一定框架范围内选择任务主题,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第二层次是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学过模块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利用网络资源,在较大的框架范围内完成综合大作业,自主设计制作完整、美观的精品作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师生定位准确,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导”“督”作用。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和权利的拥有者,转为知识的促进者和督导者,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促进形成学习气氛,这种观点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蕴涵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制造愉悦的学习互动平台。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上机实训需要辅导时,教师要及时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根据学生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互动时,教师要放下架子,提升师生之间亲切感,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展开学习。其次,教师要改变填鸭式辅导方式,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常常期待由教师来解决。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掌握“辅”的火候,遵循“导”的原则。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积极思维,分析原因,启发学生自己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轻“辅”重“导”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收获成功中增强实验兴趣,这种兴趣是建立在积极、理性思维之上的,教师要加以保护和引导。最后,教师要以督促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开展多项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上网下载各种资料,但需要教师随时监控、管理,因此,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监控、监督、引导学生朝任务完成的方向努力。
  2.变被动 “要我学”为主动 “我要学”“我创新”。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积极的,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习惯、态度、方法个体差异迥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多多练习,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以精心设计的任务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主动投入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教师的调控和辅导作用,这都将直接关系学生是否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word图文混排教学,给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和评价标准“样图”后,学生边学边练,处于主体地位。在操作失败、无法和样图一致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出症结所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完成任务。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进一步激发了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分析任务,努力完成任务。遇到难题时,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生生之间团结协作。在探索研究边学边练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学习方法、操作方法及个人观点得以交流,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宽松的环境成就创新思维的温床,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教师和课本上所传授的知识、方法,而是探索新的最佳操作方案。特别是为完成开放式任务,他们精心设计主题、版面布局、效果;通过网络、拍摄、照片、录音、自编文稿等途径,收集制作创作素材,完成的任务各具特色,还经常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提出不同建议,体现出一种自发向上、勇于展现才华的劲头,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及时、科学的评价是促进教学实效的必要手段
  课堂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性较大,为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操作水平、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实践内容做出评价表现得十分重要。教学中,我们把教学评价分为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两种形式。通过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发现缺陷和不足,对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统一点评,遴选好的作品加以演示,引导学生对学习作品、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全面评价,借助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今后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起到修正作用。教师要确立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任务完成、学生作品提出一定要求。如对封闭型任务给出评价标准“操作结果的样图”;每一模块让学生利用考试练习系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检测和评价;开放型任务对电子作品“创意、布局、美观、技术运用、结构合理”提出具体要求等。根据任务特点选择适合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采取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评促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任务驱动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较适合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2]梁日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3]朱正月.谈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的方法及应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