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朴素的感动|让教育回归朴素
摘 要:《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以简单的对白,音乐结合轻松逗趣、温馨可爱的情节,讲述了1949年法国“池塘之底”学校的一些往事,演绎了音乐对人的美好心灵塑造,表明人道思想在教化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 情节;台词;音乐
一、引语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1949年法国“池塘之底”学校的一些往事,演绎了音乐对人的美好心灵塑造,表明人道思想在教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高超的翻译
影片题目翻译的恰当准确,从草根层面选择译为放牛班,与宗教的“唱诗班”殊途同归,化人至深。而最后回归“春天”,是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使得最底层的孩子走上了春天的道路,走上了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时代。再看对歌词的翻译:
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转瞬消失被遗忘,
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光……
即使不懂法语的人,都能感觉到这些歌词融入了浓浓的中国情愫,是译者在用不同的语言符合和音位结构体抒写相同的感觉,共同的体会。译者把握住了我们的情感尺度,让歌词充满对未来的美好企盼。当然,这其中离不开音符乐曲的升华。对话的精致,是译者的又一功劳。结局片段是:马修被解雇了,他提着包踏上末班车,远处小小的佩尔诺抱着自己的小熊和一袋小小的衣服飞快地奔跑来:
“马修先生,你能够带我走吗?”
“哦,我不能那么做。你该回学校去,不然会被惩罚的。”
“求求你了!”
“我没这权利,我不能带你走。回去吧。去吧。”
这简短的几句对话,没有用长篇抒情的对白,也没有谆谆热切的教导,只是用几个大家所熟知的词汇,在讲求“信、达、雅”的原则里,译者还作品以朴素。这是最好的语言翻译标准。
三、感人的朴素情节
这部作品选择的情节也很朴素,故事选择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发生地点也是在学校之内。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
马修老师的爱,是最朴素的爱,是没有任何功利的爱。他没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也没有考评成绩的责任,但他只是用老师最应该做的朴素做法,加之自己的艺术才华让一群看似走出池塘之底,走进社会之底的孩子拥有了美好归宿。小小的人,小小的事,看来微不足道,小小的场景甚至有些破旧,但是温暖的画面感,还有始终如一的阳光,让整部片子看起来分外的温馨和恬静,源于一种自然的朴素。
四、音乐的魅力
当谈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大家谈的最多的是音乐的魅力,没有音乐的影片就是没放盐的菜。这朴素的音乐、美妙的童声组合却蕴涵着不同寻常的经验。《放牛班的春天》的原声音乐是由拥有10年以上音乐制作经验的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弗·巴拉蒂耶与法国著名电影音乐家布鲁诺·考拉斯共同创作完成,片中童声合唱团的演出,更被誉为媲美“维也纳少年合唱团”。很多人说:“《放牛班的春天》以真挚的情感,犹如天堂般的歌声,让法兰西举国上下沉浸在歌声的海洋中,摒弃了好莱坞惯用的特技效果和感官刺激,这部没有美女、暴力等商业元素,只是荡漾着儿童纯净歌声的电影,被誉为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音乐能净化灵魂,但这种音乐往往就是最朴素天籁。
五、结语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深深的感动着观众的心灵,这部影片没有了华丽的外表和炫耀的包装,但它却有着一颗无比朴素的心。电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却是来自朴素生活构成的艺术组合。
参考文献:
[1]俞点.《放牛班的春天》-找回简单的快乐[J].教书育人,2005.5.
[2]黄莉.《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与人声[J].电影文学,2009.9.
[3]鞠维兰、史恩伟.电影音乐功能浅析[J].电影文学,2007.8.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学院外国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