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物失领与失物招领【失物招领,旧物新知】
有时你能看见一把如此这般的椅子 随随便便地在某个胡同人家的门口 有个北京老头 悠闲地坐在上面 看着报纸 这把椅子一经诞生
似乎就已经老了
北京,国子监街,“失物招领”。认识它,是潜滋暗长的缘分逐年叠加。
最开始,当然是因为国子监街。这是一条古迹街,东西走向,紧贴北二环。东端與雍和宫大街相交,街口的斜对面就是香火旺盛的雍和宫;西端與安定门内大街相汇,安定门旧址和地坛公园近在咫尺。古街号“国子监”,名副其实的因为元、明、清之际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就坐落在这里,一墙之隔,则是皇家祭祀儒家先师孔子的场所——北京孔庙。
與“失物招领”的初遇在一个天高气爽的冬日,一时兴起,闲逛孔庙和国子监。孔庙入,国子监出,出来之后顺势沿街往西漫步,不经意,就在路边发现了“失物招领”。不知是因为店里旧物的摆设,还是一路踏行酝酿出来的从容随意,站在国子监街42号,“失物招领”小店里,很安详,很熟悉,像老友重逢,无须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印象里比较清晰的第二次相遇,是因为盛唐轩,“失物招领”隔壁的一家老店,专门展示和定制老北京手工艺品,兔儿爷、风筝、毛猴、马上封“猴”……在这里一应俱全。店主唐玉婕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绒布唐”的第五代传人,也是国子监街上的老住户,说起街上的掌故,那些深门大院里头的人和事儿,眉飞色舞。
那时候,已经知道“失物招领”和生活饰集杂货铺、雕刻时光咖啡馆系同一班人马创办,忍不住在店里买了个搪瓷的凉水瓶。尽管是旧物新制,记忆中的那份温暖却难以抵御。
再后来,“失物招领”已经在国子监街57号开发了第二家店面。那一次,真是专为“失物招领”而去了。台湾陶艺家许瑞芸在店里作讲座,“失物招领”代理着她的陶瓷品牌。虽然钱钟书先生有“鸡蛋好吃,但不必要认识下蛋母鸡”的高论,但其实了解作品的生成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故事,还是有助益的,以致于后来在“失物招领”里见到瓷器,都很有画面感,直接联想起当天许瑞芸小姐说她在景德镇的深山里,如何拉坯、上色、烧制,甚至亲手砸掉一个个不满意的成品。
所以,今年4月,在国子监街57号采访“失物招领”的创办人——李若帆,至少也算是第四次與这家小店亲密接触。
采访未开始的时候,好好打量了一下店里的环境,才发现店堂之后有个小天井,裸露着清新泥土,几盆绿植长得正好。上到二楼,采光透亮,视野开阔,房间里陈设着“失物招领”招牌的写字台、单位椅,感觉复古亲和又新颖别致。
店里的小员工们称呼他们的老大李若帆“猫总”,大概因为“猫总”年轻时就有个昵称:小猫。“猫总”如意料中的淡然平和,语言简练,语调温婉,一开始,就厘清了“失物招领”和古董店的界限:“我们不是一个卖旧货的店,可能开始的时候还有一些老物件来搭配我们的家具,告诉客人我们的东西是怎么来的。但从开店到现在,四年过去,定位已经越来越清楚,我们不是致力于转售和复制老家具,我们是致力于老家具元素的提炼和再设计。”
不是简单拷贝,而是发掘和创新,这席话倒真是给了个提醒:怀旧,是还蛮容易陷进得陇望蜀的误区,记忆中的岁月总是镀金的,阳光灿烂,人们在回忆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经常选择性的忽略了那些阴暗面。过往千般美好,时下万分苦逼,但哪一个过去不是从现实走过。“可能,一个人的青春期在某个地方,你就更留恋那个地方。”“猫总”如是说。怀旧,从某个角度讲,大概是人们对似水流年的自然排斥。
“实际上,20世纪中后期,我们熟悉的那些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家具,很讲究仪式感,比较官气,使用起来不是很舒适的。”“猫总”进一步解释“失物招领”对老家具的改良,“我们的设计团队会重新考虑那个曲线,扶手为什么是这样的,角度为什么是那样的,让家具们更人性化、更休闲。我们的用材都尽量选用实木,不用板材,还是想给客人推荐一个整体的生活方式,你可以用实木的、朴素温暖的家具,穿着朴素温暖的衣服,布置一些朴素温暖的瓷器,这些都是质感优良的东西,一种有质感的生活。”
“您是不是觉得这种质感,老的、简朴的,跟现在浮躁又焦灼的生活节奏相比,更好呢?”“不是好或不好。我觉得是更贴近心灵吧。这些年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因为我们之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太快,太爱消费了。其实应该是你买一件东西,用10年、20年,而不是用几年就扔掉。我觉得这是从本心发出来的需求,让你的家具或衣服寿命更长。东西用久了,它跟你也亲,或者说,留下了人世间的痕迹。”
其实,Vintage怀旧风在世界范围已经刮了很多年,国外的古董店或是走复古风的新设计层出不穷,每年定期出国采风、采购的“猫总”自然也说到了这个潮流风向:“欧洲、美国,好的古董店实在太多了。那个规模是输送到全世界的,包括日本人、韩国人都一船一船的买,供应量和购买量都很大。而国内让人印象深刻的古董店基本没有。我觉得国内没有这么专业的卖家是因为也没有这么专业的买家。在日本,这些产品都是提供给商家,比如咖啡馆、理发店、电影公司,他们需要这样Vintage的装饰。但在中国,买家和卖家都很少,咱们也是这几年才富起来嘛,可能很多知识或链条还是断的,所以还得过很多年吧,市场才能发展起来。”
尽管小众,主打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旧家具风格的“失物招领”还是不温不火的经营起来了。家具们好像就是我们记忆里应该有的那副模样,连命名都亲切,方家小橱、肥猫沙发、北京镜子……“我们基本上是根据胡同里生活的感觉来取名字的,包括你设计的时候,初衷是为了什么,客人的需求是什么。每个东西的背景不一样,设计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虽说主题是围绕小院儿、胡同,但其实,“猫总”也没有把“失物招领”的设计风格定位在某个具体地域,工业时代的设计风潮实际上是贯通世界的。“像五六十年代摆在政府机关里头的东西,很多是带有苏俄风格的,还有一些东西是租界时期留下的,整体风格很庞杂。我们的设计师看资料的时候,看很多国外四五十年代的工业设计,它其实跟后面中国家具的设计风格是有脉络承继,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当然,这些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也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就是这样。民国后期的东西也没有人去考证,大多是因为不太在乎吧,也不能升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