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女明星嫁得好 [老牌女明星的养生心得]
编者的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很多描绘革命战争和英雄人物的电影,那个年代的女明星们身上也多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健壮、饱满、热情,象征着革命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如今她们都已年逾古稀,却依然不减当年的风采。
王丹凤 运动让我轻盈
《护士日记》中的简素华,是王丹凤第一次塑造新中国的妇女形象,这让当时的不少男士以“护士”作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1925年出生的王丹凤已经86岁了,如今依然精神矍铄,衣着入时。当有人问她的养生之道时,她说:“健康是指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健康。精神上,忧愁烦恼最使人衰老;身体则离不开体育锻炼。”
王丹凤说:“年轻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喜欢上了体育运动。1962年,我随周总理访问缅甸。在北京集中时,周总理请我与张瑞芳等人去他家做客。饭后,总理叫大家一起打乒乓球。我说我不会。总理叮嘱我打乒乓球有益健康,搞文艺的千万别忘了运动啊!自那以后,我牢记总理的话,不仅学会了打乒乓球,而且迷上了其他体育运动。我自己还编了一套‘腹部运动操’,每天清晨做一遍。”
王丹凤长年累月地坚持体育锻炼,年岁虽然大了,体态却依然苗条、轻盈。(摘自《东方养生》)
于蓝 每月来次聚会
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于蓝成功地扮演了江姐这一英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如今,年届九旬高龄的于蓝,依然讲话底气十足,思维清晰敏捷。于蓝说,她虽然90岁,但仍腿脚利落,主要原因就是坚持每天走路、写字和画画。再加上科学规律的生活,不留烦恼在心中。
每天早上五点半,于蓝准时醒来,坐在床上敲打敲打身体,半小时后,她会在楼道里走十几圈,活动活动关节。而后回到家里吃早点,练书法。午睡后,她开始画画。天气好的话,于蓝会坐着轮椅,让保姆推她去附近的公园走走。每周二、四,于老会去做中医按摩。晚饭后,泡脚、看电视,晚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就寝。一月会有一两次聚会,老朋友或者亲属来打打麻将,聊聊天。
这就是于蓝每天的“工作”。她强调说:“人活着,中心思想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活到90,也不算难。”(摘自“凤凰网”)
王晓棠 晚餐“四不过”
《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塑造这些形象的王晓棠是60年代人们心中的“女神”。
生活中,王晓棠遇到过很多坎坷。文革期间被“专政”;1974年,唯一的儿子在她40岁生日时离她而去。但王晓棠说:“人的一生总是会有些坎坷的,要学会经常对自己笑一笑。处于顺境,要谨言慎行;处于逆境,要不屈不挠;处于绝境,要知道天无绝人之路。”
谈及养生,77岁的王晓棠总结了自己保健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饮食上她注重晚餐的“四不过”:不过甜、不过荤、不过晚、不过饱。而体育锻炼,王晓棠最喜欢步行。遇到不高的楼层,就爬楼梯而不乘电梯;去看朋友,也经常是安步当车。(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谢芳 上了年纪更得乐观
谢芳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战乱、贫苦、病痛我都经历了,到老了也有一些生活上的感悟。”已然76岁的谢芳觉得,正因为有了战乱、贫困和病痛,快乐和健康才更值得人们去珍惜和争取。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积极、乐观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到老了一定要学着自己调节自己,看待事情不盲目、不偏激、多接触信息,使自己远离愚昧。”
谢芳说她最欣赏阿Q精神,在临死的时候还能无所畏惧地、高高兴兴地把那个圆圈画得圆圆满满,我觉得他是好样的,在剩下的日子为自己好好地画好一个圆。
谢芳和老伴儿都爱好垂钓,谢芳之意不在钓鱼,而在乎水波田野之间。她说,呼吸着郊外新鲜的空气,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池边静坐凝神,就是一种身心的疗养。(摘自《养生大世界》)
祝希娟 就喜欢挑战
“出死入死破旧笼,海南岛上皆东风,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让祝希娟一举成名。
现今73岁的祝希娟仍在忙碌着,1998年,祝希娟退休后,便与家人去了美国。祝希娟与好友创办影视公司,她每天处理公司业务、去语言学校补习英语,忙得不亦乐乎。65岁时她还考取了驾驶执照。
近年来,祝希娟经常是美国、中国两头跑。2007年,祝希娟携手儿子拍摄了电影《滑向未来》。祝希娟说:“我的座右铭是‘永远向前进!’,我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接受新挑战。”虽说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到生老病死,但关键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活法,对于祝希娟来说,个人的年龄既不是界限也不是障碍,所以她会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退而不休。(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