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2018_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的变化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全)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2018_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的变化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全)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2018_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的变化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结构;经济结构调整  [摘要]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意味着中国将从对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中国大量输出人。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2018_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的变化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结构;经济结构调整  [摘要]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意味着中国将从对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中国大量输出人民币,中国国际收支将从双顺差到基本平衡,再转化为逆差,在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中,中国需要保持经常项目的顺差,因为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竞争力和货币价值的基石,中国应该选择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会引起中国进出口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注重国内需求。
  [中图分类号]F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7-0020-08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意味着中国将从对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大量输出人民币。人民币是主权货币,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需要具有国内外私人和官方提供交易结算、投资媒介和记账单位等功能,本质上意味着非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上广泛地持有该货币的头寸。这必定会导致国际收支赤字,否则无法向世界其他国家供应清算和储备货币。具体来说,逆差将成为常态。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会面临提供国际流动性义务与本币汇率稳定之间的权衡,在国际收支总体长期逆差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的规模(即经济边界)和国家层面(即政治版图)之间的差异在货币制度上存在矛盾,即本国利益和全球货币需求之间存在冲突,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的唯一目的。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即使没有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国际收支也需要调整。人民币的国际化中需要中国的国际收支从双顺差走向基本平衡,然后再迈向逆差,所以可以说,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无法逾越的阶段。
  目前,美国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企,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美元的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欧洲债务危机四伏,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连锁反应导致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变革的强烈需求,而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人民币在升值的通道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人民币逐步成为各贸易伙伴愿意接受的货币,因此目前正是人民币走出去的绝佳时机。
  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国际收支顺差到基本平衡,再转化为长期逆差,是采取国际收支总体逆差的方式?还是在结构上选择贸易项下逆差或是资本项下逆差?在长期逆差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特里芬难题?这些变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国际收支结构变化的背后是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进出口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中国经济将在全球进行延伸和布局,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这需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路线图。本文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和选择,以及由此对中国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点
  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突出的特点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不仅规模大,而且双顺差的态势有增无减。像中国这样连续15年基本保持“双顺差”,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的国家较为少见。在历史上只有几个经济体能够保持双顺差状态超过10年。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收入一投资+消费+进出口差额,即进出口差额一(收入一消费)一投资一储蓄一投资一净储蓄,这里的进出口也包括了服务,也就是经常项目的余额。由此看来经常项目顺差是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果。
  国际收支平衡表有一个基本的等式,即经常项目的余额(CA)、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余额(FA)、错误与遗漏(EO)以及外汇储备的变动(ARES)之和必须是0。
  在没有官方干预的情况下(ARES为O≥,假设EO=0,这样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为:CA一一FA
  这个式子说明在中央银行不干预外汇市场的国家,经常账户顺差必须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逆差的规模相匹配,反过来也一样。也就是说,作为均衡,经常项目余额/GDP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余额/GDP应该落在坐标轴上45度线附近。选取了主要发达国家(G7)和一些新兴经济体按GDP规模的国际收支余额的情况,可以看出,按经济规模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数额基本匹配。但是新兴市场的中国和俄罗斯是个例外。
  理论上来说,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最佳状态。在经常项目平衡时,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项目是顺差,这时资本项目顺差等于所增加的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库券等的外国资产为表现形式),而外汇储备增加则意味着本国资本的输出。
  “双顺差”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国际收支格局。王梓(2006)认为,双顺差将会降低所在国的福利。因为一般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内投资回报率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库券收益率。在经常项目顺差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除非外国所有权同技术的引入不可分割,同外商直接投资(FDI)成功转化为相应贸易逆差的情况相比,FDI未能转化为相应经常项目逆差(贸易逆差)将导致国民福利减少。
  1.经常项目。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经常项目几乎一直保持着盈余。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时间,这个盈余相对来说较为温和,大约占每年GDP的2%左右,从2005年开始,经常项目盈余快速增长,一直保持占每年GDP的5%以上(见表1)。虽然收益和经常转移的数额逐步增加,但中国经常账户基本上被货物部分所主宰,2010年这部分余额占据了经常项目余额的83%。而加工贸易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份额,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仍然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净贸易的余额与同样是经常项目余额很高的国家——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0年日本这部分只占据经常项目余额的38%。相反,中国净收益余额只占中国经常项目余额的约10%,而在日本占据了经常项目余额的68%。净收益顺差反映出日本大量的净外国资产头寸和投资组合的高盈利性。2010年,两个国家经常项目的不同构成,特别是中国贸易顺差的绝对值(2321亿美元)高于日本整个经常项目的顺差(1958亿美元)的事实,可能正是为什么中国的经常项目比日本的更引人关注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