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对我国东西部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的思考|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通用)

对我国东西部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的思考|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通用)

对我国东西部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的思考|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关键词]我国东西部;差别性;货币政策  [摘要]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同样的货币政策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效果比东部地区差。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构。

对我国东西部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的思考|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我国东西部;差别性;货币政策  [摘要]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同样的货币政策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效果比东部地区差。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我国东西部应实行西部比东部宽松的差别性货币政策。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增强差别性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7-0014-06
  自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建立了日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货币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财政政策不同,货币政策在我国一直被当做只调节总量不调节结构的手段来运用,即在全国一直是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然而,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同样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我国东西部存在很大差异。对此,本文试图提出对我国东西部实行差别性货币政策的构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对我国东西部实行差别性
  货币政策的依据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决定我国同样的货币政策在东西部的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运用的数据对这种差异做进一步论述。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以名义利息率的变化代表货币政策的变化,即以名义利息率提高代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名义利息率下降代表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名义GDP环比增长率朝着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变化的利息率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代表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由于我国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此后,货币政策传导就逐渐通过市场渠道来实现,因此本文运用有关统计数据整理出1992年至2009年中央银行月平均利率、东西部名义GDP、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等数据:
  按照以上设定,我国从1992年至2009年的货币政策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阶段,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1992年的7.56%提高至1995年的10.98%;第二阶段是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的阶段,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1995年的10.98%下降至2003年的11.98%;第三阶段是重新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阶段,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2003年的1.98 9/6提高至2007年的4.14%;第四阶段是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的阶段,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2007年的4.14%下降至2009年的2.25%。我国东西部在这四个阶段的货币政策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如果不考虑货币政策的时滞性,那么当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1993年的9.3975%提高至1995年的10.98%时,东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由1993年的33.96%下降至1995年的27.4%,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1.15;西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由1993年的27.41%下降至1995年的25.1%,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0.5。
  当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1995年的10.98%下降至2003年的1.98%时,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名义GDP环比增长率都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东部地区先由1995年的27.496下降至1998年的7.39%,然后由1998年的7.399/%上升至2003年的15.72%;西部地区先由1995年的25.1%下降至1998年的7.34%,然后由1998年的7.34%上升至2003年的14.37%。之所以我国东西部从1995年到1998年名义GDP环比增长率都没有按照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上升,而是继续下降,是因为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性,即当期的货币政策效果不能在当期全部发挥出来,而前期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继续发挥紧缩性作用。同时,在这一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正遇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一系列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但是,在这一货币政策时间段中,从1998年至2003年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变化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是一致的,东部地区1998年至2003年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1.86;西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1.58。
  当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2003年的1.98%提高至2007年的4.14%时,东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先由2003年的15.72%提高至2004年的20.27%,然后下降至2006年的16.56%,再提高至2007年的19.79%;西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先由2003年的14.37%提高至2004年的20.71%,然后下降至2006年的18.37%,再提高至2007年的21.9%。东西部的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变化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的阶段是2004年至2006年,这三年东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0.75,西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0.46。
  当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2007年的4.14%下降至2009年的2.25%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西部的名义GDP环比增长率都趋向下降,其变化方向没能做出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的反应。
  第二,当货币政策进行方向性调整时,名义GDP环比增长率做出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的反应在时间上大体滞后3年,所以下面按照3年的时滞来考察货币政策在东西部的效果,即假定第一年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是第四年名义GDP环比增长率变化的原因。那么,当年度月平均名义利息率由1992年的7.56%提高至1995年的10.98%时,引起东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由1995年的27.4%下降至1998年的7.39%,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1.61;西部地区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由1995年的25.1%下降至1998年的7.34%,名义GDP环比增长率的阶段性利率弹性为1.56。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