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东北流人戏剧《龙沙剑传奇》的叙事艺术] 斗篷与剑戏剧(集锦)

[东北流人戏剧《龙沙剑传奇》的叙事艺术] 斗篷与剑戏剧(集锦)

[东北流人戏剧《龙沙剑传奇》的叙事艺术] 斗篷与剑戏剧[摘 要] 《龙沙剑传奇》是一部重要的流人戏剧,它是作者在“侘傺无聊”的状态下创作的,其中隐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故事的情节虽然未脱神仙道化题材的共同性,但是在叙。

[东北流人戏剧《龙沙剑传奇》的叙事艺术] 斗篷与剑戏剧

  [摘 要] 《龙沙剑传奇》是一部重要的流人戏剧,它是作者在“侘傺无聊”的状态下创作的,其中隐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故事的情节虽然未脱神仙道化题材的共同性,但是在叙事的主题倾向上有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关注“情”的描写、“景”的渲染描绘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嘲讽三个方面。语言运用上技巧高超,极具表现力,这些都体现了剧作所取得的独特叙事艺术成就,展现了流人戏剧的重要价值意义。
  [关键词] 流人戏剧;《龙沙剑传奇》;叙事艺术
   《龙沙剑传奇》为清代流人程煐所作,在清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学界对这部剧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而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该剧在叙事主题倾向上有较为突出的特点,略陈管见。
  一、《龙沙剑传奇》的创作缘起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要想贴切深入的理解把握,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作者在谈及创作的缘由经过时说:“戊午孟冬之望,初至边城,侘傺无聊、饥寒交迫,偶拈许旌阳除妖及湘媼、李鹬三事合为一传,谱以九宫,不出浃旬而三十出成焉。”[1]这里主要说出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想法,一为创作时的心态和外部环境,二为故事的内容依据,即捏合了许旌阳、樊夫人、李鹬诸事合而为一。此段话中的“初至边城,侘傺无聊、饥寒交迫”几个字特别值得玩味,结合相关历史事实,“程煐的身世说来令人叹惋:大约25岁左右系狱,发配前身陷京师刑部监狱18年,来到齐齐哈尔后,虽然曾一度在官府当过幕僚,可身份始终未脱奴籍。”[2]而这里所说的“戊午孟冬之望,初至边城”即是指清仁宗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当时清廷为稳固统治大兴文字狱,安徽天长人程煐被流放到卜魁(今齐齐哈尔)。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运用神仙道化题材,在那个人心惶惑、动辄得咎、不敢言说的时代环境下,选择能够让自己远灾避祸的方式显得尤为必要。不过,事情总是有其两面性,自孔子云“诗可以怨”后,汉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唐代韩愈的“不平则鸣”,宋代欧阳修的“诗穷后工”说踵武其后,至清余绪未了,《龙沙剑传奇》创作的原因为“侘傺无聊”,这种“侘傺无聊”的心理如屈原般的“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屈原《九章?哀郢》)“蒶蕴兮霉黧,思君兮无聊”(《楚辞?九怀?蓄英》)般的伤心哀怨、失意难耐、无法排遣都是在不得志的状态下,发而为文,写下了内心那种无法舒解的郁结,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社会安定、和谐、美善的追求。
  二、剧本的叙事主题倾向
  戏剧必须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进行创作,需要有鲜明的主旨意图,这样才能给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扬善劝恶、感化人心、讽喻现实等多种功能作用。《龙沙剑传奇》借用的题材为神仙道化类内容,总体上看来,故事的情节基本不脱神仙道化题材的一些特点,如以飞升登仙为最终的结局。但具体到该剧的文本情况,又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特点。
  (一)对“情”的细致描写,动人心弦
  剧作中对李鹬、萧绛云这对本有仙根却落入俗境的夫妻感情给予了大量的笔墨,让人体会到人间夫妻情分的深厚,特别是萧氏湖厄遭遇之后,她那份对丈夫的担忧、牵挂、思念之情,感人肺腑,使人不禁唏嘘感叹,《思夫》一出的描写尤为精彩:“咱一个断肠人,无处不伤情,说不出心中病也。虽则人娘亲,姊妹似同生,勉强地把愁容整,这冷秋声、寒露影、穿帘月、入窗星,一抹地添悲哽咽。(听介)却正是莲漏三更。这般景况,怎么能睡得着。欲就枕,魂难定,免不得起匡床,独对孤灯。”文中所夹注的江右梦熊钓叟、浙西二吾居士评点云:“深深郁郁。天下事无说不出者,独夫妻分中事,难向人说。在妇人尤说不出也。”[1]60确如所言,清代的妇女依然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在对情的态度上,特别是对夫妻之情,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显然,在这里萧氏并没有直言告白、肆意宣泄,如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把自己内心对感情的态度毫无隐藏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直白坦率无疑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但是,作为女子,婉约含蓄,却有另外一番捕获内在心灵的特殊感觉。文中的“秋声、寒露、帘月、孤灯”等物象,无不使人联想到思念的悲愁,而萧氏的愁绪又增加了更为令人动容的内容,那便是自己的丈夫现在却生死未卜,这样的思念、牵挂是何等地让人肝肠寸断!
  而萧氏对丈夫的牵挂、担忧、想念,不是发自内心一时的冲动,具有绵远久长的特点,体现了女性对情感的执著。在其后的剧情中,不时安排情节表现萧氏对情的在意和浓烈,如第十八出《闹阁》中的“独向长街探访,奈玉人不见,低首彷徨。这是滕王阁下,当日与丈夫在此登舟。如今时移事变,高阁依然,正是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咳,我闷来不觉泪淋浪”。虽然此楼还在,景色如旧,但是已经物是人非,丈夫已与自己相隔两处,触物伤感,情何以堪!
  尽管剧作的最后限于题材的关系,萧氏与李鹬因本有仙根,都踏上了归仙的修炼道路,由夫妻变为“友朋”,但是笔者认为,剧本中关于萧氏对情的态度描写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极具感人力量,且在叙述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实为该剧的亮点之一,亦是着笔的成功之处,值得注意。
  (二)对“景”的渲染描绘,以景抒怀,思绪万千
  该剧本中对景物的描绘尤为引人注目,有的地方因情节的发展需要,自然道出,但却写得极为精彩,如第六出《湖厄》:“水国天昏。才过孤山,又见澎浪嶙峋。画屏笏立,浓抹青螺,淡扫碧云。纷纶。幽岩耸处,自有仙风徐行。”这为李鹬赴任途中在湖面上所见,山、水、云融为一色,令人心旷神怡。再如第十八出《闹阁》:“闹哄哄满城花放,冷晶晶一派珠光,花灯影接银河荡。看妙舞,似霓裳。风轮转月夸新造,火凤衔花任巧装。”对元宵节日的点缀渲染,热闹非凡,气氛浓厚,如身在其中。
  有的地方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作者恢弘的胸襟气度,虽借剧中人物之口,却是酣畅淋漓,摄人心魄,如第四出《说剑》中的“长湖波骤,乾坤千里等浮沤。试看那洪都门户,尽绕着江右雄州。左边是二汉分流连楚蜀,右边是三江底定接闽瓯。也有时微风淡抹,也有时急雪奔流”。对鄱阳湖及周边地势的观察,从高处着眼,“高亮雄阔,其声动心”。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