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印度人口红利【印度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精选)

印度人口红利【印度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精选)

印度人口红利【印度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作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印度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楷模。印度的人口将在2028年到2030年期间超过中国,而目前其正处于收获人口红利的最佳时刻。换句话说,印度的出生率将从目前的一家三个孩子开始。

印度人口红利【印度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作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印度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楷模。印度的人口将在2028年到2030年期间超过中国,而目前其正处于收获人口红利的最佳时刻。换句话说,印度的出生率将从目前的一家三个孩子开始逐步下降,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将在未来20年内达到最高峰,因此,印度在2030年之前还不会遭遇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这也是认为印度经济能在未来几年实现10%的可持续增长率的根本原因。和中国一样,印度同样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在很多地区,性别失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但是在人口结构的大多数方面,印度与中国差别迥然。
  从1947年政治独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的年人口增长率超过2%。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速已降至1.3%,到21世纪中叶,印度的人口将基本停止增长。但是,人口红利将让印度在未来20~30年内经济加速增长和不断繁荣的前景无限光明。从经济角度看,印度的总体经济在过去10~15年里显著提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政府采取了对外开放的贸易投资政策,对国内政策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这种趋势能继续维持下去,人口结构将让印度已经令人羡慕的前景更加灿烂。
  有必要强调的是,印度的人口规模也在变化。人口总数预计将增长4亿人,达到16亿。劳动力人口数量预计将从7.8亿增加到11亿。仅在2010年到2020年,印度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就相当于西欧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即等于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瑞士的总人口。从2010年到2040年,印度的劳动力人口增量将超过西欧国家的人口总数。
  自1965年达到76%的历史最高峰以来,印度的儿童抚养率,即不足15岁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但直到2008年到2010年期间才降至略低于50%。到2050年,儿童抚养率将降至25%。因此,印度将在未来若干年内始终处于儿童抚养率持续下降和老年赡养率(每十个劳动力抚养的老年人数量)持续上涨的“甜蜜点”阶段。
  但这种基于人口因素的乐观预测也带来了严重问题。如果不断扩大的贫穷和失业状况继续蔓延,未来30~40年里劳动力人口数量继续增加2亿,那么,印度的人口红利或许就会变成一场人口灾难。因此,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印度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贫困,并提高教育水平和调整经济结构使之更有利于扩大就业。如果印度没有采取合理的战略或是采取的策略未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严重失衡且失灵的劳动力市场将很容易形成一股巨大的阻力,抵触印度社会必需的社会与经济改革,甚至危及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到2050年,印度在人口结构上将变得更像今天的美国。那时印度总人口的年龄中值将在38岁左右,而美国在2010年的年龄中值为36岁;而到时印度的生育率预计将下降至每个妇女生育1.9个孩子,美国目前为2个。印度在2050年的人口抚养率将约为47%,其中,对子女的抚养率为27%,对老人的抚养率为20%。在美国,目前的抚养率为49%,其中对子女和老人的抚养率分别为30%和19%。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或许就在于人均寿命,印度的人均寿命预计在10年后延长到刚刚超过73岁,但这仍比美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少10年。
  2050年,印度的0~14岁人口将达到人口总数的18%,美国目前的这一比例则是20%;到时印度劳动力人口及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分别为68%和19%,与美国目前的情况基本相同。而印度的优势在于,未来几十年内的人口变化有利于支持长时期的高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和其他快速老龄化的国家一样,如果美国不能以较高的就业率和生产率增长补偿其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那么,就会出现恰恰相反的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间逐步进入21世纪中叶,印度的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信号也愈加明显。到了那时,印度将拥有3.15亿60岁以上的人口,而15岁以下的人口则将是2.93亿,这也将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60岁以上人口超过15岁以下人口的数量。实际上,后一组人口的数量目前正处于历史以来的最高峰,约为3.74亿,占印度总人口的31%,而6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还不足1亿。
  印度在40年后的人口结构将非常接近于今天的美国。在此期间,印度的年龄结构和抚养率同样将类似于1970年以来的美国。此外,在服务业方面,两个国家同样有可比之处。服务业一直是印度经济腾飞的基石,占GDP的比例从1980年的38%已经增长到2009年的54%。1970年,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与此非常接近。
  但印度与美国的可比之处就在此时戛然而止,因为从此之后,美国的服务业开始持续快速发展,一度曾达到GDP的70%,而发生这种情况的背景在于去工业化、制造业生产率不断改善以及较高水平的总体就业率。印度的条件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40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和美国如此相似的经济体来说,也算不上漫长。实际上,印度似乎更想从低收入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富裕国家,并跨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
  由于服务业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创造如此之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印度对服务业的高度依赖既是其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优势,也是最致命的软肋。服务业为印度创造的就业量仅占全部就业量的25%,或者说,仅相当于其占GDP比重的一半;而制造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为19%,对GDP的贡献率为17%,这一比例在随后的40年里几乎未发生任何重大变化。尽管制造业的就业能力从1980年以来一直以3%~3.5%的速度稳步增长,但这样的速度仍然只相当于韩国和中国一半。此外,尽管农业和农村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在过去25年里已从40%下降到20%,但它依旧是印度经济的主导力量。农村地区吸纳了70%的印度人口,并为印度提供了56%的就业机会。不同于中国的是,印度人并不喜欢离开农业生产,到城市中去寻找就业机会,开创新的生活方式。虽然印度的农业人口比例也在下降,但下降速度仅相当于中国的1/3,而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仅有中国的一半。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