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上的洋扁豆_沙煲扁豆丝
洋扁豆是沙地一种特有的小菜。 我喜欢洋扁豆,因为它朴实、纯真,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打小记事起,我家房前屋后的篱笆上,每到夏天就爬满了洋扁豆:叶儿小巧不瑟缩,在阳光下油光闪亮,迎风招展;藤蔓强劲不虚空,在棚架上呼朋唤友,奋发攀爬;花儿朴实不艳丽,如洁白的小蝴蝶,在叶藤间簇拥抱团,竞相争妍;豆荚饱满不张扬,似一串串翠绿的小竹板,藏匿叶下,恭候采摘;肚量大器不吝啬,像滚滚长江水,一波接一波地不断开花、结果,寒潮不至,奉献不息。成熟了,摘下剥开,三两颗鲜嫩、光滑、丰满的果实,霎时呈现在人们眼前,令人欣喜不已。
我爱吃洋扁豆,尤其爱吃洋扁豆烧茄子。这一道菜吃到嘴里,细腻嫩滑,清新爽口,风味独特,因此常吃不腻。小时候贪玩,但只要让干与洋扁豆有关的活,玩得再疯也马上中止;小时候也挑食,但只要有洋扁豆烧茄子相佐,再粗糙的饭食,也能顺溜到胃。母亲笑话我是属洋扁豆的。记得小学六年级暑假的一天,临近中午,家里突然来了几位客人。手忙脚乱的母亲赶紧招呼我去摘洋扁豆。一听是干这个话,我忙将手中的小人书一丢,拿起竹篮,不顾日头的毒辣,兴致勃勃地来到篱笆前,小心翻开藤叶,摘起洋扁豆。一不小心,手臂触摸到了“洋辣子”,疼得龇牙裂嘴,眼泪直滚,但我居然忍住了。做菜时,妈让我当“火头军”。七月流火坐在灶膛后烧火,那是实打实的高温作业,但我居然也爽快地上岗了。这天的中饭吃得特别香,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我扒一口玉米粞饭咽下,搛几粒洋扁豆放进嘴里咀嚼时,洋扁豆那嫩嫩的皮、柔柔的肉、幽幽的香、丝丝的甜,经牙齿一咬合,舌头一炒作,霎时在口腔里化作了琼浆玉液。再舀一勺汤入口,顿觉鲜美无比,不似海鲜,胜似海鲜!体会到了疼痛后的幸福,艰辛后的甘甜,大汗后的爽快,付出后的收获。
我喜欢洋扁豆,还跟我常患感冒有关。儿时的我,体质羸弱,感冒是常见病。记得十来岁盛夏的那一次,感冒患得最严重,大热天烧得紧捂棉被,胃口全无,三天粒米不进。咋办?母亲猛然像醒悟到什么,“嗯”了一下,转身离去。不一会儿,端来了一大碗滚烫的加重了生姜的洋扁豆烧茄子。这方法真灵,我一闻那火辣辣的清香,顿觉舌根生津,肠壁蠕动,胃口大开,爬起来呼呼猛吃。只一会儿功夫,便满头大汗,浑身上下轻松舒坦,体温也退了许多。此后,母亲总用此方治我感冒,倒也十拿九稳。母亲逢人便开心地说,这菜竟成了我儿治感冒的良药了!
1972年,我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出征前,母亲笑着问:以后想吃洋扁豆咋办?我想当然地答道:洋扁豆这土生土长的东西,应该哪里都有吧。事实证明我错了。来到部队,我一直关心连队菜谱,红烧扁豆倒榜上有名,唯独不见姓“洋”的扁豆。礼拜天我遍逛当地菜市场,黄瓜、茄子等家常菜样样都有,就是难觅洋扁豆踪影。出差公干,每到一地,我总留心它,但总无功而返。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由兵成了官,由单身汉成了有随军家属的干部。每次探亲回沙地,虽有思念,但也总“误了花期”,未能吃上洋扁豆烧茄子,只能以干货解谗。一次探亲归队时,母亲特地打包了干洋扁豆,让我带到部队继续解谗。
归队后,一次请老乡聚餐。家属将干洋扁豆浸胖后,特意做了一道红烧洋扁豆招待大家。老乡们吃得很开心,但大家感到干货不比鲜货好吃,并且少了茄子这黄金搭档,总归不精彩。不知谁提议说:倒不如将洋扁豆移植到这里。成功了,能在遥远的他乡吃上家乡的时蔬洋扁豆烧茄子,那该多有创意、诗意、寓意、情意!我大声叫好,并当场立下“军令状”,由我负责种植,时令一到立即请大家来品尝洋扁豆烧茄子。
说干就干。谷雨前后,我在家属区整了一小块地,种上了洋扁豆。说来怪异,下种后,在我精心栽培下,它发芽了,抽丝了,开花了,但最后就是不结果,花盛后慢慢枯萎凋谢。望着华而不实的“昨日黄花”,我犯迷了:部队驻在黄河边的中原大地,也是风起尘飞的沙土地,这里的沙地咋就长不出洋扁豆?橘生淮北则为枳,看来这洋扁豆个性比橘还强,坚守长江口这块沙地,“从一而终,矢志不嫁”。否则,给你开染坊——拿颜色你看!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从部队转业回到沙地,又与洋扁豆烧茄子续上了旧情。近十来年,尽管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海鲜江鲜成了家常菜,但茄子烧洋扁豆还是常吃的,还不时杂茶干红烧、伴包瓜爆炒,变着花样天天吃,越吃肠胃越通畅,越吃身体越健康,越吃对洋扁豆赞美之声越响亮。我坚信:不管以后时代如何新潮,饮食结构如何变化,我对洋扁豆的喜欢是永恒的,它永远是我美食中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