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如何定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关系|生物种间关系实验(大全)

如何定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关系|生物种间关系实验(大全)

如何定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关系|生物种间关系实验摘 要:随着生物教学改革的进行,对高中生物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找准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取得较大成。

如何定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关系|生物种间关系实验

  摘 要:随着生物教学改革的进行,对高中生物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找准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取得较大成效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理念;主导地位;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15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6-031-02   收稿日期:2012-04-20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找对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对于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教师施教中既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能以人为本,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这种实验教学是有成效的。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角色”作用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认为,这样的课讲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一节好课。因为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知识的获得是肤浅的表象,没有被学生理解,更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气氛,根据生物教学的特征,结合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可以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变换教学方法,如采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最后升华到“创新”的新境界。学生在参与教学全过程中得到自主发展,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那是不足为奇的。
  (一)抓住重点,揭示规律,导出新意
  所谓重点是指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生物实验的演示教学具有生动、鲜明、直观的特点,它能使学生处于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演示前教师用简练、通俗和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演示要领,适当的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于方法、导于规律,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进而有一个由表及里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学习“开花和结果”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这节教学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模型附加说明,也可以利用制作演示实验的软件,使花的各部分结构动态化,由静变动,利于学生主动涉取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在花的传粉和受精后变化而成的知识,将抽象重点的知识变成易于理解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显示出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二)设计台阶,有效导向,突破难点
  一般所指的难点是对教学内容中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疑问而言。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将教学内容分层次设计知识台阶,以宏观知识为主线,以学过的基础知识为台阶,由浅入深,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沿着阶梯层层递进,辅佐学生攻破学习中的难点,从而达到强化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如学习“种子萌发条件”时,教师先给学生搭桥铺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分步指点下列问题:①种子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主要部分是什么?②新生植物的幼体是哪部分?③植物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原因有哪些?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揭示知识的体系,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分解疑难强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求知识和用于实践。诚然初一学生的思维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于上述的设计内容是难以理解的,但只要教师有效的导向,以法激趣,以趣激情,降低学习难度,始终加以启发和点拨,也并非不可。就这样,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决定探索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终于答出种子萌发的外因主要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得法
  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广度,理解知识深度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因此教师要着意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意识;另外要切实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法目标,坚持不懈地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把学法指导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学法因素,实现学法与教法的互相转化。那么实验教学的学法指导,具体表现在:以“实验设疑(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起思考)→自学探求(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自主思考)→讨论质疑(依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分组共同讨论)→练习总结(通过回答疑问、改错、判断是非等方式,强化和巩固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最后实现知识迁移。如“探究蚂蚁的通讯等”实验,教师通过上述学法指导的设计与分步引导,让学生围绕实验内容自己动手操作,使用不同式样设计实验内容,并加以验证和考究,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难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为今后的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教材理念,摆正教与学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角色”作用
  教材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新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力营造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气氛,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相转化与辩证关系,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中既要扣紧教材,贴近学生生活继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强调以学生为核心,以其参与为基础,以其获得知识信息和掌握实验操作与技能技巧为目的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体现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基本观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获,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学生参与活动,以题型变换,实现知识迁移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双边活动,也是学为主体的源泉。修订教材以实验观察为主线,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教师必须充分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实验活动全过程,首先由教师拟出方式多样的题型和探究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如“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教师事先编出不同实验题型的纲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亲自选择题型观察,然后教师用实验演示情境诱导、分步点拨学生去观察,发现为什么绿叶片遇碘会变蓝?而遮光的绿叶部分因何遇碘却不变蓝色?同一绿叶的不遮光部分遇碘则变为蓝色?经过学生一番的思考、对比、探索,从中分析结果、推论得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合作用离不开光这个重要条件的结论,这时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动手操作、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是有益的。
  (二)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激发学生参与求知欲活动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认识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并向学生演示切入有关问题。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应注重方法,以此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如“了解叶脉的类型”一节教学实践课,事先让学生出示采集的桉树、椰树等几种植物的叶子,详尽地观察这几种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然后把叶片对着光照观察叶脉分布状况如何?对比各叶片叶脉有何异同点?教师设疑引导、点拨,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的活动,以疑促思,以思促学,使实验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中完成。
  (三) 分组实验,共同释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分组实验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的实验。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要进行搭配编组,在教与学活动中,使学生集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为一体,展开各抒已见,互相讲评释疑。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利于在博采众长和谐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一来,使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都能学有所获,共同提高。体现了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上述实践证明,教师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变“教”为“导”,在“少而精”的原则下,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教师单边教学活动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尽量做到给学生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系统、导以规律;对重难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适当举例、类比来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记忆重点,另外还要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就会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束缚,迎来一个“变教为导”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可有效地启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爱其练,切实提高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只要大家以改革为指针,不断探索,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闯出一条新路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