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重点字词;了解一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生搜集罗布泊的相关资料及类似本课的悲剧材料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学习本文对比写法和抒情手法
(4)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及沙漠风光图引入学习情景。利用预习检查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的情况
(2)运用对比、探究、朗读的方法,使罗布泊今昔进行碰撞,从而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3)通过对身边悲剧现象的探讨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
(2)增强学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其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通过一年多的培养,本班学生大多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尤其是对“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预习
2.部分学生能利用工具书、互联网进行搜集整理资料
3.有一半数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能快速阅读,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已为大多数同学所使用,并形成了一种学习习惯
5.大多学生有鲜明、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
1.由课文标题猜想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2.利用多媒体展现罗布泊今昔变化的图片,并通过阅读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树立忧患意识
3.通过朗读、讨论式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五、教学资源、工具设计
1.教学地点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准备好相应的ppt课件,充分发挥视频、音频的直观性作用
2.学生准备好搜集的资料图片以备展示讨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标题
(2)解题并导入
①讨论:由标题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罗布泊的图片与治料。
②导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了解一下它的过去与现在吧!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屏幕,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预习情况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和关键词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②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生交流发言
(4)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加以小结
3.感受并理解强烈的忧患意识
(1)通过朗读体会忧患意识:文中哪些段落表现的忧患意识最强烈,找出来有感情的地读一读,说一说。(后三段)
(2)通过探究问题理解并体会忧患意识
①后三段在写法和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类似的写法还有没有?并说说其作用。
②全文在写法上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作者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说说其作用。
(3)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教师出示投影小结
本文不但引用具体数据和直抒胸臆来体现忧患意识,而且还运用对比的写法显示巨大落差,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情。
4.拓展延伸
(1)投影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5.了解报告文学特点
(1)出示投影,让学生思考讨论
作者引用具体数据、亲自考查罗布泊,体现了报告文学的什么性?
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语句优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什么性?
(2)教师小结
新闻性。
文学性。
6.学生质疑,师生共讨
(1)学生质疑
(2)讨论小结
7.总结学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通过发放问卷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问题如下:(每题10分)
1.知识能力评价
(1)能否正确读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
(2)罗布泊今昔有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什么方法加以表现?
2.过程评价
(1)你是否有搜集的资料?
(2)你在参与探究交流中发言是否在2次以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你周围还有哪些类似的悲剧,你怎样对待?
八、帮助和总结
1.对课后习作: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写—篇作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罗布泊的百年变迁情况,要求叙说按时间顺序展开。
2.本节课同学们参与积极,希望以后多观察类似的现象,做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古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