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讨论式:改变单一的信息传递增强课堂的综合效应:课堂信息传递方式(通用)

讨论式:改变单一的信息传递增强课堂的综合效应:课堂信息传递方式(通用)

讨论式:改变单一的信息传递增强课堂的综合效应:课堂信息传递方式“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的广阔平台。在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

讨论式:改变单一的信息传递增强课堂的综合效应:课堂信息传递方式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的广阔平台。在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撞击、思想的对话,可以激起思维的浪花,形成辐射型网络式的信息联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语文教学的大家名师,不约而同地把“讨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程”中有它,陈日亮的“自学规程训练”中有它,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法”中有它,黎世法的“五步指导”中有它,张富的“跳摘实验”中有它……足见“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效益显著而倍受青睐。
  讨论式,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其课堂教学的综合效应显而易见:
  第一,“讨论”有益于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多向接收信息。当代语文教坛中,魏书生以课堂气氛活跃而闻名,学生在魏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热烈讨论。有人问他,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何秘诀?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就是多和学生商量。”这商量,就是师生的互动;这商量,体现了教师的民主意识和人文关怀;这商量,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敞开心扉,互相接纳。张富的课堂也是全无板起面孔说教的架式。民主的教育思想,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作品的天空;发挥创造的才智,畅谈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理解性的阅读向创造性的阅读迈进。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讨论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改变了被动接受的角色,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后讨论,在互动中愉悦接受信息传递,在交流中内化知识,生成见解。“我讲你听”的语文课堂气氛之所以沉闷,就是因为教师过多地占有话语权,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尽管教师备课呕心沥血,上课口干舌燥,也只能落个“诲尔谆谆,听我藐藐”的结果。
  第二,“讨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活动中,听和说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据教育心理学家观察,在人们一般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乐于倾听,是人们积累语言、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善于表达,是人际沟通交流的必备素质;能“听”会“说”,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课堂讨论中,学生必须仔细听懂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清同学发表的见解,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且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做到耳听其言,心领其意。只有这样,才能开展高质量的讨论交流,才能形成有价值的对话争论,从而不断提高“听”的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口头表达的需要远远超过书面表达,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资料表明,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几乎成为发达国家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势,而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高考,还无法考查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这种步入社会后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往往被忽视。“讨论式”的学习策略引入语文课堂,就要求学生不断地用恰当言辞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准确地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口头训练的广阔天地。学生在讨论中如果表述不当,可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点拨指正,这样,学生在经常讨论、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现代意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互动,既是合作也是竞争。适度的竞争,可以诱发学习激情,但是如果过于强调竞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的过度紧张和焦虑,抑制学习的主动性,从不胜任的学习活动中退缩下来,徘徊在学习失败的阴影之中。而合作肯定要胜过个人的努力,能够通过优势互补促进智力发展,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正可以采取化班级为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追求学习活动中的整体合作效应。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集体中,让每一个学生充当合适的角色,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以合作形式让人人表现,以合作方式展开竞争,必能对每个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讨论主要有质疑型、探究型、评论型等。
  质疑型的讨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善于怀疑的精神。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要在学生不易生疑处设疑,更要鼓励、表扬能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的学生,并组织讨论。以《变色龙》一文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主人公多变现象背后掩蔽着谄上欺下的丑恶灵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波峰波谷不能等距,前后振幅应有变化,因为当主人公知道狗与将军有关时,巴结拍马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跳频率会加速。这正是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表现。
  探究型的讨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精彩纷呈、回味无穷的阅读教学案例,无不向我们展示了教师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型讨论的教学智慧。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时,在自己对文本深入品读和独特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一个动词概括童话故事的情节。经过课堂的充分讨论,从学生所归纳的动词中找出最恰当的一个字——“骗”。接着,宁鸿彬老师要求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探究两个问题:一是讨论皇帝、大臣、众人被骗的原因;二是讨论小孩没有被骗的原因。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学习策略,让学生紧紧围绕一个“骗”字,研读文本,深入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真可谓匠心独运,堪称经典。
  评论型的讨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论,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有位名师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鲁庄公是一位庸君还是一位贤君?要求学生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鲁庄公。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不少学生联系文本内容,深入作品的字里行间,有理有据地评论人物形象。有的学生认为,在强大的齐军大举进犯、敌强我弱的危急关头,鲁庄公没有忍辱求和,而是义无反顾地应战,可见其以社稷为重的使命感;有的学生认为,曹刿进见鲁庄公时,劈头就问“何以战?”带有质问的口气,鲁庄公不仅不反感,还很耐心地回答,并答应曹刿“战则请从”的请求,可见其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的风范;有的学生认为,在战斗中,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言必听,计必从,可见其从善如流的人格魅力。评论型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多视点看问题、多角度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读出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历史人物。
  运用“讨论式”的课堂学习策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充分准备。开展小组讨论之前,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讨论”质量的高低,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学生个体的准备充分与否。因此,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够细读文本、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要适当运用。有的课文内容,有的教学问题,并不须要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浅层次的理解,单一性的结论,也不适合“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如果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组织“小组讨论”,只能流于形式而毫无意义。再次,要精心设计。应当设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带动整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内容,既要体现学习的重难点,又要体现问题的探究味,还要体现结论的多元性。最后,要善于引导。“讨论”不是漫无边际的信马由缰,也不是人声鼎沸的自由市场,课堂学习必须有目的性,讨论过程也就必须有指向性,因此,教师必须主导并监控讨论,相机点拨,适时引导,讨论结束后还应当作出客观评价,使“讨论式”的课堂学习策略发挥其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石修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