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逛街引发中英刀兵相见】 和尚带的女子逛街却被兵
道光十年(1830)十月的一天,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师偕同几个外国女人从澳门来到广州,坐着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商馆。此后,一连几天,在师夫人带领下,几个穿戴时尚的外国女人坐着绿呢轿到处观光。
“番妇”如此招摇弄得满城风雨,官方震惊。因为夷人私带家眷入广州,以及私自坐轿入商馆,都是中国政府明文禁止的。于是,中国政府责成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宾亲自过问,并令外商退回澳门,不许在广州停留,同时禁止夷人乘坐肩舆。
一场轰轰烈烈的外交交涉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师收到中国政府发来的公文后,并不理会中方提出的交涉;而英国商人雅各等,也拿着商行通事翻译的汉字禀帖,亲自跑到靖海门外呈递,表示外商留在广州商馆,如果不准携带家眷,实属不人道。李鸿宾对洋商的抗议申诉禀帖也不加理睬。最后事态发展成刀兵相见——中方通告:如两三天内,师仍不遵命将夫人送回澳门,将派官兵进入商馆,实施驱逐。对此,外方派出水兵百余人,携带轻便枪炮,午夜在商馆码头登陆,实施布防,保护商馆。
就这样,“番妇”问题使中英关系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实际上,双方都不愿意把事态弄僵。广东官员怕涉外事件激化,难以向朝廷交代,于是急忙派洋行商人出面疏导。最后,还是英方先让了步,向清政府报告了派兵保护商馆的原因,并说如果中国官方肯保障商馆安全,水兵和枪炮自当撤去。在得到李鸿宾的保证后,英国水兵撤回到了兵舰上。
水兵撤了,但师夫人以照顾有疾病的师为理由,并没有立即回澳门,等玩够了,才动身回澳门。
是案子总得有个了结,朝廷无奈只好找相关人来说事,于是,那个送绿呢小轿给洋人的谢五做了替罪羊,被传拘监禁,罪名是:交结夷商,私送绿呢小轿。最后,总督李鸿宾与巡抚朱桂桢合议,结案:发往伊犁充当苦差,以示惩罚。待李鸿宾等人把审判结果奏上,朝廷认可之时,谢五已在狱中瘐毙了。
而后,李鸿宾等联名同拟八条关于夷务的章程上呈,除过去已有之外,特意将禁止“番妇”住馆、夷商坐轿和偷运枪炮入省等三项明确强调加进。道光皇帝同意了。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可以“带家眷”寄居通商口岸的条文被明确载入《南京条约》。从此,大清帝国的街道上,常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番妇”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