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让语文课堂生意盎然|高中语文课堂总结
摘 要: 语文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对话”。对话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在相互平等、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等各种语言形式为媒介,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各主体互相促进、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作者就应该如何展开对话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对话教学 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对话”。对话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在相互平等、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等各种语言形式为媒介,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各主体互相促进、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目前,对话教学还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往往用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去否定学生的认知行为,“以人为本”还只是空话,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并未能主动地参与、积极地获得。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在平常教学中,必须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让师本、生本、师生和生生通过这个平台激发思维和创造力,获得审美体验和人生智慧。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对话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话教学应以对文本的充分阅读为基础
首先,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对话教学是心与心碰撞、智慧与智慧撞击的过程。教师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编者编排意图,了解文本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师也只有深入地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真正对教材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开展对话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
其次,学生更应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阅历产生共鸣和感悟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抓住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火花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更好更深地理解文章。例如,在阅读《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一位学生提出:加西莫多喝过水后想要亲吻爱斯梅拉达小手被拒绝后,为何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于是我让他通过对前后文的反复阅读自行思考,后来他说他已经能理解了。
二、对话教学应以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前提
学生是课堂对话的主体,要激发主体对话的欲望,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即在平等的氛围中理解知识、产生联想、形成共鸣,进而构筑新的知识体系。要营造这种氛围,可以试着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例如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观看了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及其慷慨激昂地演讲的一段视频,观看完毕,学生们也迫不及待地演讲起来,自然而然地进入大家共同创设的一种情境中。
当然,民主和谐的氛围离不开师生人格的平等和教学的民主,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民主、平等应贯穿于语文对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将自己看做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建立亲切、友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中,教师不再事事皆知、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共同求知的学习伙伴,教学过程也不再是对固定答案的推导过程,而是师生在逐步深入的探求中寻求新知的过程。当然,这种民主、平等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出现走题或答题啰唆含混的情况时,需要教师及时地调整和引导。课堂生成的知识、信息往往是零碎、不全面的,这也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
三、对话教学以讨论为主要手段
在对文本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精选的话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自由展开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思维的碰撞,有共鸣,也有分歧。在此过程中,既可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又可分享别人有意义的观点和看法。当分歧很大时,教师应客观公正地加以评判,或让学生针对矛盾焦点进一步讨论,甚或延伸至课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扩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学生通过互相启发和讨论的对话形式活跃气氛,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深入分析和探究,发挥主体参与意识,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准备让学生互批作文,题目是“习惯之后”,事先我已看过他们写的若干篇作文,许多同学审题不清。学生们拿到的都是别的同学的作文,我让他们先交互看五六篇别人的作文,这时候许多学生就忍不住互相交流、讨论,然后我又通过屏幕展示了几篇范文,接着让他们再次自行审题,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指着别人的作文据理力争,有的干脆将题目放大写在纸上,逐字跟同桌争论者,有的则向我询问。最后,每一小组组长作总结性发言,“老师,我们认为作文仍停留在写‘习惯’上是不合题意的。”“我们小组认为‘之后’应该是审题的重点,否则题目为何不就‘习惯’二字?”“我们小组认为应着重写习惯被打破后发生的事件”……在讨论中学生们已经拨云见日,我只需概括总结几句,最后我让他们为别人的作文作详细批改并写评语。
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对话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指引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效果的好坏、学生获得的多少。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广博、丰厚的学科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语言技巧,具有一定的教学调控手段和反思精神,新课程不欢迎照本宣科、循规蹈矩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