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透视伦理【德莱塞伦理观的文化透视】(集锦)

透视伦理【德莱塞伦理观的文化透视】(集锦)

透视伦理【德莱塞伦理观的文化透视】  德莱塞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处于工业化转型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有学者认为他早期的作品已经具有鲜明的批判倾向,他在1920年代的创作,则标志着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和发展。尽管美国文学界对&l。

透视伦理【德莱塞伦理观的文化透视】

  德莱塞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处于工业化转型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有学者认为他早期的作品已经具有鲜明的批判倾向,他在1920年代的创作,则标志着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和发展。尽管美国文学界对“自然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至今仍存在许多混淆与模糊之处,但从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1899年)至《美国的悲剧》及“欲望三部曲”的整体创作风格来看,作家在伦理道德倾向方面意欲表现的是斯宾塞的进化论道德观,而另一方面,他道德倾向的矛盾性也时时跃然笔端,表现出德莱塞分裂的自我。
  一
  德莱塞深受斯宾塞哲学思想的影响并接受了机械论的观点。机械论把生活看做是一台与道德无关的巨大机器,因此,德莱塞在小说中贯彻的是一种非道德的漠然主义——对于人物的一切行为,既不谴责,亦不颂扬。
  在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嘉莉妹妹纯真、肯干,是个漂亮的农村姑娘:在她到达芝加哥的第一天去求职时,那些大街犹如一堵堵神秘的墙壁,把她排斥在丰富的物品之外。然而,嘉莉并未甘于碰壁,而是积极进取,努力在这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城市寻找立足点。她先后与德劳埃与赫斯特伍德的同居都显示了她对正常婚姻的向往和要求,她的命运并不因为她的道德堕落而遭到挫折,相反,她在别人一落千丈的时候却平步青云,从社会底层一步步爬上上流社会,成为名利双收的喜剧明星。
  另一个人物德鲁埃,他虽然喜欢花哨的打扮,并频频追逐不同的女人,但是他“人还是很和气、厚道”。当他与嘉莉发生争吵离开后,他还想起了“嘉莉身边没有钱……他要是不马上过去,也许她手头会很紧的”。这些都表明他绝对不是一个冷血、阴郁、好算计的坏蛋。
  而赫斯特伍德的沉浮,也不能简单地视为道德堕落应有的结果。只是他具有强烈的欲望,对嘉莉的欲望就是引起他的浮沉的原因。但是,在堕落的过程中,他是由某种力量控制着的,某种环境决定的。这种力量和环境是他所不能控制的。即使他想改变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和嘉莉的命运变化一样,赫斯特伍德的命运变化和命运悲剧与道德行为没有关系,不能视为罪恶的代价,不能归咎于道德的堕落。
  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在德莱塞直言不讳地描绘赫斯特伍德的背信弃义和拼命追求嘉莉的情节中,字里行间没有一点诲淫诲盗的东西。“他对她的兴趣,简直可以说是神魂颠倒,并非是单纯的性欲。这是多年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不断枯萎的情感,又发出了新芽,开出新花……”
  就在他严肃地叙述赫斯特伍德迷恋嘉莉的情节中,在描绘他甘愿抛弃社会地位、朋友尊重和个人荣誉这一段故事中,也没有渗入任何伤风败俗的糟粕:“处于他这种地位的男人,在经历了一连串无聊或让人心肠变硬的事情以后,一旦遇上一个年少单纯、纯洁无邪的女子,他也许会出于双方差异悬殊的考虑而和她保持距离;但他也可能被这种意外发现迷住了,为自己的发现欣喜若狂,于是被吸引了过去……”
  此类描述让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德莱塞对违反传统道德的人物寄予的不是批判,指责,而是某种同情或者是宽恕。正如拉泽尔·齐夫的评价:“德莱塞以一种稳健、镇静、几乎是天真的探索态度让嘉莉在下面两者之间做出合理的抉择:“是继续把自己当作芝加哥无特殊技能劳力市场的商品,以处女之身穿着雪水透入的廉价靴子在大风横扫的街道上跋涉呢,还是满足杜鲁埃的**,成为身份稍高一些的商品呢?在后一种情况下贞操虽然失去了,但衣装却足以御寒。”
  同样,在《美国的悲剧》中,也没有任何正面与反面人物之分。主人公克莱德的行为被解释为被动的、被决定的、非理性的,如同赫斯特伍德一样,他的行为是由某种力量与环境所控制着的,而这种力量和环境是他所不能控制的,这一点在德莱塞对谋杀事件的描写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克莱德同周围的人一样,把挣钱看做理想,把财富看做一切。不难理解,对于这样一个既没有一门特殊技能也没有任何艺术才华却又把财富看做最高理想的年轻人来说,他自然会紧紧地抓住与有钱的亲属接触的机会以及亲属们给他提供的与富人接触的机会:克莱德要想过上豪华的生活,就要和工厂主的女儿结婚,而要与工厂主的女儿结婚,就不得不与原先已怀了孕的女友分手。因此,德莱塞创作的本意不在于试图批判其主人公失去良知的犯罪行为,而就其实质,突出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工业文明与物质文明如何将人挤压为非人的现实。
  德莱塞对上述人物道德立场的态度符合他对现实的“机械论”哲学观、斯宾塞的进化论道德观以及他的宿命论哲学及悲观的人生观,展示出机械化、商品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的被动处境和消极状态。
  二
  尽管德莱塞深受斯宾塞哲学思想的影响并接受了机械论的观点,他主要的道德立场是斯宾塞的进化论道德观——在小说中贯彻的是一种非道德的漠然主义,但正如奈格对他的评价:“他接受自然‘科学’机械论,用它来代替传统的个人和道德责任观点,但他对这些传统观点又颇为肯定。”因此,德莱塞笔下的人物行为便具有了双重性:一方面,作家表现了人物对伦理道德的越界行为,另一方面,他也展示给读者伦理道德对人物行为的抑制力量。正是这种抑制力量的作用,读者得以欣赏到众多人物各具特色的多面性。
  以“欲望三部曲”中的柯帕乌为例,当他准备为一所大学的巨型望远镜做捐赠时,他想到的是凭着这个好名声,在伦敦、纽约等地方为他的芝加哥企业筹款。结果如他所料,这位精明的金融家充分利用了人们所赞许的慷慨大度的捐赠者的美名,为自己的商业利益扫除了障碍。不仅如此,为了在公众面前保有一副拥有幸福家庭的正人君子的形象,柯帕乌刻意避免自己与白丽尼斯的亲密关系被暴露,以至于乘船回纽约或去伦敦的时候,他们特意分船而行。德莱塞用艺术手段生动而准确地再现了社会变迁的语境下“美国梦”追逐者的功利与虚伪的一面。
  女主人公艾琳似乎为了爱情敢作敢为,坚定不屈,但当柯帕乌一而再、再而三地移情别恋的时候,作家意味深长地叙述道:“难道这是报应吗?如果艾琳真正迷信或者信仰宗教的话,如果她了解《圣经》,她也许会引用《新约》上的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你用什么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一定用什么方式对待你。’”德莱塞的伦理道德倾向不仅在此处映入读者的视野,在艾琳以后的生活经历与感悟中也一再发生着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