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舆论的特点【官民舆论场的特点及其互动】(通用)

舆论的特点【官民舆论场的特点及其互动】(通用)

舆论的特点【官民舆论场的特点及其互动】舆论,就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①所谓“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 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②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发展,民众话语。

舆论的特点【官民舆论场的特点及其互动】

  舆论,就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①所谓“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 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②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发展,民众话语意识不断增强,表达方式更加多元,社会舆论开始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状态,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舆论场”。
  现阶段,我国主要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官方舆论场是依托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新闻发布机制构建起的,旨在宣传和解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场,反映官方(政府)意志。民间舆论场则是依托民众口耳相传,近来尤其是利用网络等手段,从自身利益、情感和意愿出发,进行民意表达、参与公众事务讨论而形成的舆论场,发出民众的声音。
  官方舆论场的特点
  1.信息全面,消息权威,但信息发布环节是软肋
  在各类事件中,官方掌握的信息数量多、质量高、相对全面,政府本应该充当介绍背景、发布信息、回应疑问等角色,其实质就是运用政府方面的信息优势消除不确定因素。但在实践中,一些政府部门往往采取“堵”的思维应对危机事件,不公开,不回应。权威性的权力机关不在第一时间出面讲真话实情,最容易造成信息在多级传播中的扭曲和衰变,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必然来临。③
  2.稳定先行,试图大事化小,实际操作中容易加剧对立情绪
  在历次的事件中,政府方面都是将稳定放在重要甚至首要地位,并且在舆论引导方面往往呈现转移事件焦点、回避关键节点的倾向,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郭美美事件”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表声明称,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机构,更没有“郭美美”其人。此举想通过划清界限达到稳定人心的目的,避免遭受舆论声讨。但实际效果大相径庭,红十字会的信誉大幅下挫。
  3.维护大局,谨慎发言,双重身份易让官方公信力受损
  政府在事件中的地位是十分微妙、尴尬的。一方面,作为舆论的卷入者,需要回应来自各方的疑问甚至责难,又因为其政府立场,在回应上需遵循一定程序,回应的分寸尺度都需把握;另一方面,作为舆论的引导和平息者,需要在已经卷入其中的情况下进行危机处理,其客观公正性难免会受到质疑,既要身临其境,又要隔岸观火。民众对政府应对姿态的不满,归根结底是政府在舆论中的双重身份引发的信任危机。
  官方舆论场实际上是存在诸多矛盾的:第一是信息质和量的充足与信息发布中是否发布、发布时机和选择性取舍之间的矛盾;第二是民众期望通过“弄出动静”解决问题与政府希望压制负面消息,在稳定前提下化解危机的矛盾;第三是作为舆论参与者必须发声表态与作为舆论平息者必须判断孰是孰非的矛盾。这三大矛盾促成了官方舆论场的特点并左右着其发展演进。
  民间舆论场的特点
  民间舆论场近来表现突出,尤其是借助社交网络等平台,频频发声,形成气候,倒逼改革,民众话语意识和话语权不断增强,这是促成两个舆论场交互沟通的前提。民间舆论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情绪敏感复杂,舆论生成发酵路径成型
  近来频频爆发的热点舆情事件引爆点越来越小,舆论爆发门槛越来越低,参与其中的民众情绪更为激进、复杂。网络舆论的生成发酵机制业已成型,基本遵循以下规律: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微博异军突起)——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作用突出)——媒体跟进呼应、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有关部门应对——再掀波澜(假如应对不当)——再次应对——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论消解(流行语、视频等娱乐化的尾巴长期流传)。④
  2.利益诉求明确,网络集群效应明显
  舆论场的特点会随着舆论主体的认知、背景的变化而发展,现阶段民间舆论场相较以往开始从片面、分散、妥协向全面、集群、明确过渡,民众诉求更加明确、集群效应更加明显。以“乌坎村事件”为例,民众明确提出五点要求;民众也改变了以往“单独作战”的方式,形成网络集群,即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⑤使事件关注度上升,影响力增强。
  3.意见领袖辈出,舆论热度更高,影响更深远
  在网络普及之前,在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互动过程中,前者往往处于劣势;而今天,微博平台聚集了众多粉丝过百万的新意见阶层,使舆论持续时间更长,舆论热度更高,影响更深远。意见领袖的参与,往往能够形成对现实的反思,促使社会良性有序发展,我们也更应该正视民间舆论场,从中触摸到社会跳动的脉搏。
  综观民间舆论场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矛盾:第一是合理诉求需要理性表达与情绪高涨敏感致使表达方式激进的矛盾;第二是网络集群、蝴蝶效应让网络舆情更加复杂难以应对,选择性接触、记忆、理解加剧了与政府的情感对立,官民舆论场桥梁被隔断;第三是民众诉求的片面性,即单纯维护自身利益的直接目的与意见领袖关注的作用现实倒逼改革的根本目的之间的矛盾。
  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
  笔者认为,要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官民舆论场的互动,有两个重点:一是两大舆论场主体(政府和民间)要尽量缓和舆论场内部矛盾,这尤其需要政府的努力;二是两个舆论平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应发挥对两大舆论场的兼容、润滑和减压作用。
  1.政府的积极作用
  在打通两个舆论场时,显然政府应该承担更重的责任。只要政府放下高姿态,恪尽职守,积极作为,两个舆论场就会有更多的重合。就政府而言,在与民众互动时必须恪守“三贴近”原则,强化针对性、保证时效性、坚持贴近性,并努力缓和官民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事件认定上遵循从基本事实到价值判断的顺序,第一时间将事件全部的客观事实呈现给民众,并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舆论引导。摒弃突发事件初期对信息的封锁,从民众的立场角度应对舆论压力。
  二是辩证看待稳定问题。民众有诉求不怕,为了诉求“闹出动静”不怕,解决好、维护好民众的利益,让他们觉得公平正义就能化矛盾为和谐。政府应该主动反思,民众激进表达的背后根源,往往是诉求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基本满足。
  三是处理好舆论参与者和舆论裁判者两个身份的变换,及时发布信息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倾听主流民意,欢迎民众献计献策是保障人民的表达权、参与权;身处舆论风口浪尖,要有胸怀接受民众监督,“要创造条件让民众批评政府”,这是保障人民的监督权。
  四是政府需要通过与意见领袖的互动来增进与民众的联系,在做好常规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关注“网络统战”,联合新舆论阶层,通过“两级传播”将政府声音更好地传达给民众,缓解对立情绪。
  2.媒体的积极作用
  在官民舆论场互动中,媒体作用的发挥十分关键。
  一是媒体要做两个舆论场的“传声筒”,求同解异。媒体应该在信息的有效传达传播上有所作为,消除信息盲点;对于官民舆论场的分歧点不回避,缓解对立情绪,扩大和巩固已有共识,推动两个舆论场重合。
  二是媒体也应该注重把关和反馈。所谓把关,不是封锁消息、不是片面报道,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使局势朝着有利于捍卫群众利益、有利于问题解决、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推进。
  三是媒体也要做好社会的润滑剂,平衡两个舆论场的声音。媒体有义务也有能力扮演好“润滑剂”的角色,既要从政府立场出发,指导实践,也要从群众立场出发,反映民情民意。
  四是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还应该做社会的“减压阀”,通过释放压力将大危机化解为小事件,大摩擦分解为小问题。媒体可以未雨绸缪,提前设置议程,让压力逐步发散,避免情绪累积集中爆发。
  注释:
  ①陈力丹:《推敲“舆论”概念》[J],《采写编》,2003年第3期
  ②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6页
  ③陈力丹:《虚拟舆论场:政府怎样发挥主场优势》[J],《人民论坛》,2011年第22期
  ④单学刚等:《网络舆情:自媒体的“蝴蝶效应”》[J],《网络传播》,2011年第8期
  ⑤杜骏飞 魏娟:《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