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高校体育制度变迁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 制度变迁
一、引言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在这30年间,我国的体育制度伴随着整修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步的完善和成熟。我们为30年来取得的教育领域的巨大成就而自豪和欣喜,同时又深深的感到:对30年体育制度变迁的历程,有必要认真地加以系统剖析和理论总结。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30逾年中国高校体育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高校体育制度变迁的特征,挖掘其制度变迁背后的政治、经济、教育、体育背景,探寻影响高校体育制度变迁的阻力因素,深刻分析目前中国普通高校体育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从这些方面讲,本课题对于高校体育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体育制度的恢复与部分改革阶段(1977~1992年)
(一)高校体育制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两个凡是”的思想的束缚,未能对1957年以来发展起来而在“**”中大肆泛滥的“左”的思潮加以纠正,国家仍然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正是在这种决定命运的历史关头,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1981年间,党中央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到了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作用。
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十多年的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趋于完善。改革开放使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区别于已经过时的苏联僵化模式和“左”的教条主义,从而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高校体育制度发展的教育、体育背景
为了适应和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很多方面给予了详细地论述。在教学方面,指出要改革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我国已开始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并且日趋稳定、成熟的教育政策不断上升为教育法律。
1992年中共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中,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体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从1978~1992年间,发生的体育大事件总计154件,比文化大革命期间多了近10倍。
(三)高校体育制度在恢复与部分改革阶段的特征分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体育在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也有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出台,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
《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上,教育部重新编订了《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在教学中采用自编教材。此后,开始使用全国统编的普通高校体育教材。
1990年10月11日,国家教委印发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视力状况及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作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接受体育教育的个体评价标准和学生能否毕业的必备条件,对于鼓励学生经常锻炼身体,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高校体育制度的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5年)
(一)高校体育制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彻底冲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从理论上,也从政治上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在改革目标上的争论,为改革铺平了道路。
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令国人振奋的就是中国经历15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意味着中国将要经历世界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洗礼;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要面临着世界经济新规则的挑战,意味着中国将无可避免地承担自身体制改革带来的阵痛。
二十世纪90年代在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同时,我国还出台了一些重大的教育政策。其中突出的是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这是党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文献。《纲要》强调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它在对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清晰的分析之后,明确提出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并就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实施方略。《纲要》也进一步强调加强教育的法制建设,努力推进依法治教,所以它对90年代教育立法工作亦具有指导性意义。
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方面的根本大法,对我国教育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关于教育制度,总则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随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为适应21世纪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于1998年12月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1月施行。行动计划要求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