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不自由,毋宁死_赛德克巴莱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史诗英雄巨作,分《太阳旗》和《彩虹桥》两部。故事叙述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在长达35年的忍辱负重之后,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一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印象·影像
迷失的血性
题记导引 当鲜血流错了地方,它就不再殷红。
台湾山地地形复杂,孕育出几十个原住民族群。各族群有时互相通婚,有时互相斗争,彼此纠结缠绕,充满许多族群矛盾和历史仇恨,因此并未形成坚定的群体意识。铁木·瓦力斯为道泽群屯巴拉社头目,因年幼时与青年莫那·鲁道冲突,从此两人成为世仇。
“雾社事件”爆发后,日本人沿袭其阴险的“以番制番”策略,军官小岛源治胁迫铁木·瓦力斯及其族人组成“味方番”袭击队,协助日军警部队作战。于是,在仇十艮和重赏的驱使下,铁木·瓦力斯率领族人追杀赛德克族战士。然而,赛德克人早已设下埋伏。于是,双方在雾社东北方的土布亚湾溪谷展开战斗,铁木·瓦力斯阵亡。双方陈尸无数,殷红的溪水沉重地流动
素材运用 “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然而,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国土时,这两个同根生的部落却同室操戈。与其说他们充满血性,不如说其骨子里浸透着愚昧。
适用话题 团结、理性、主与次
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题记导引 文明与野蛮,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花冈一郎、花冈二郎本来也是赛德克人,在日军“以夷治夷”的政策下,他们从小学习日本文化,长大后成为日本驻守当地的警察,并有了日本名字。两个名字、两种身份,他们在对立的双方中扮演着尴尬的角色。花冈一郎和莫那·鲁道之间有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
花冈一郎:已经忍了二十年了,就再忍个二十年吧!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或许就能彻底改变我们野蛮的形象。
莫那·鲁道:再过二十年就不是赛德克,就没有猎场!孩子全都是日本人!
当赛德克人起义,他们既不愿镇压同族的原住民,又无法接受族人杀害日本平民。于是,他们被迫卷入一个终极问题:你死后,是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要去祖灵的猎场?他们无法选择,于是相约**。花冈一郎最终选择了用日本武士的方式切腹来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但他使用的工具却是原住民的弯刀。而花冈二郎则选择了赛德克族传统的上吊。
素材运用 夹杂在文明与野蛮的缝隙中,注定了他们要挣扎一辈子。当矛盾爆发后,死,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唯一的出路。这。或许就是文明与野蛮冲突的象征。
适用话题 矛盾、远见、尊严
作文素材
女性的悲歌
题记导引 在战争中,女性总是充满悲情色彩。
日军的攻势愈来愈强烈,赛德克人越来越招架不住了。
山林中,一群赛德克女人在艰难前行。“巴万!巴万!”她们中突然有人喊道,“岩窟就在前面了,这些东西你们可以搬得过去的……我们要先走了!”“走去哪里啊?”孩子们不解。望着她们肃穆的表情,孩子们突然醒悟过来!“不要啊,母亲!”“祖母”……哭喊声连成一片。
“你们得跟日本人长期战斗,这些粮食存量不够那么多人吃的!巴万,母亲很高兴你已是守护猎场的战士,我们先去彩虹的另一端等着你们!等你们决战之后,风风光光地回家,不要跟来……为你的猎场,用力战斗,去战斗!”这群女人不再理会孩子们的悲号,决绝地走向大山深处。她们彼此帮忙,堆垒垫脚石,然后从容地上吊。
不远处,花冈一郎用刀划断了妻子的脖子,然后切开了自己的腹腔。
莫那·鲁道见大势已去,为了不让日本人在族人面前羞辱自己,举起枪,对准了自己的妻子……
素材运用 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只是一种美丽的幻影。“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为了不让族人有后顾之忧,她们选择了慷慨赴死。这种悲壮,比起男人们浴血疆场、马革裹尸,没有丝毫的逊色。
适用话题 大义、勇气、伟大
印象·画外
延伸关键词 执著
十二年磨一剑,见证电影人的执著
全片从最初构思、史料汇整、剧本企划,到拍摄制作完成,前后超过12个年头。2003年,开拍之初,导演魏德圣便遭遇了资金危机。魏德圣花费新台币两百万元拍摄五分钟的预告片,郑重其事地邀请台湾媒体、企业主等方面观看,证明《赛德克·巴莱》的可观性和市场性,他当时预期投资700万美元(当时约2亿台币),并声称有一半钱就敢开拍,但可惜除了获得礼节性的称赞外,他并未能获得任何投资。
所幸,魏德圣改以执导首部剧情长片《海角七号》在2008年上映并创下全台最高国产片票房纪录后,重启《赛德克·巴莱》拍摄计划。其间人力、各项动员与后续困难筹资过程以及高达7亿新台币的成本预算等,从一开拍就持续受到各界关注。上映前,这部电影亦获邀参加当届威尼斯电影节并评选入围正式竞赛片,成为会场上国际媒体的热门焦点。
素材运用 纵观整个影视界,从筹划到最终收官,能坚持12年的有几人?一度搁浅、流产,但魏德圣凭借自己的执著,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
适用话题 坚持、走出困境、理想、磨难
延伸关键词 归根
民族英雄万古长青
莫那·鲁道死后,尸体没有完全腐化,一半变成了木乃伊。1933年,他的遗骸被日本人意外寻获,日本人将其送至台北帝国大学作为学术标本。1973年,台湾学界讨论花冈一郎与花冈二郎的忠奸问题,而注意到莫那·鲁道遗骸仍在台湾大学,时台湾大学人类学系代主任李亦园与校长阎振兴写信给台湾省主席谢东闵,建议应将遗骸妥善安葬,台湾省政府方面亦接受此建议,于10月24日自人类学系标本馆将骨骸迎回雾社,10月27日于雾社事件四十三周年的日子,将遗骸入土。
素材运用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则更为可悲。幸运的是,当地人民并没有遗忘英雄。英雄遗骸荣归故里,英雄的精神势必永存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