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也能写出新名堂] 记叙文怎样写出波澜
今天,咱这儿来了两位老朋友——湖北省枝江市文联主席、枝江一中胡祖义老师和宜昌一中赵娟老师,欢迎他们的到来!这次,我们邀请他们一同讨论如何写好记叙文的话题。 贺:胡老师、赵老师好!你们长期处在教学一线,对于高中生“文体写作”存在的现状,特别是记叙文和散文写作,你们有哪些看法呢?
胡:当务之急,是明确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就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好这种文体呢?首先要摆脱所谓的“套路”和“技巧”,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要观察、体验生活,寻找现实中的“动情点”。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写实事、抒真情,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和基础。台湾作家琦君在她的散文《泪水与珍珠》中这样写道:“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其实作者的潜台词是告诉我们:用真情弹奏的心曲才最动人。的确,生活是平淡的,就像那波澜不惊的湖面,然而当我们用心灵的眼睛去注视每一朵浪花时,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一份感动。
赵:记叙文看似简单,实则要求甚高,要善于捕捉动情点,叙写真性情。比如在我学生的一篇周记《渴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她久久地直立在桌旁,像定了位似的,一动也不动。她那丝笑意慢慢地凝固起来,先前涨红的脸,这时苍白得像张白纸。她用手使劲儿地搓着衣角,一切都变为肥皂泡沫,她那冰凉的心慢慢地下沉——老师,你什么时候也能和我沟通一下?什么时候才会满足我这个小小的心愿?一切都茫然了……久久的,她那昏暗的眸子闪动了一下,她仍然在渴望……”
贺:找不到合适素材的同学,看了这篇《渴望》之后,还会有这样的苦恼吗?还有比这“渴望老师找”还平常、还简单的事情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新颖典型的材料,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体验,就可以收获心灵的感动,就能找到用下下锅的最好的“大米”。
胡:要写好记叙文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要选择一个独特的细节。 “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文章最动情,最能感染读者的地方,是决定一篇文章内容是否充实的关键点。写作中,细节描写往往渗透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景物、环境描写之中,我们可以让真情在细节的具体描写中流淌。比如,我学生的一篇纪念逝去的长江大学学生何东旭的文章《别了,爸爸妈妈》有一段文字:“诀别是种刻骨铭心的痛,痛得难受,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在湍急的江水中,我竭力地挣扎,挣扎着向上,我的心在呼唤——爸爸——妈妈——我真想能握住你们温暖的手。可我知道来不及了,你们离我太远。”文章通过对细微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极其传神地传达出人物对生命的留恋和对父母的热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记叙文除了叙事之外,还要注意点题升华,要注意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议论和抒情,能够揭示故事的本质,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一篇优秀作文《踮起脚尖》文末有一段文字:“秋风吹过的夜,黑暗并没减淡,还是那几粒零星,在夜空中排练。但我已不再觉得冰冷了,天冷了,把爱装进心里,可以感到丝丝温暖。那踮起的脚尖成了父亲对我爱的另一种表达,父亲矮了,常常踮起脚尖给我爱。”文章的结尾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父爱的赞美之情,特别感动读者。
胡:最后还要注意制造一个难忘的波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看山如此,写文亦如此。一篇考场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悬念法等。比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文中三个问句,设置了悬念,故意留下了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贺:原来写好记叙文也有这么多新名堂!其实,作文三十六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勤读多写是上上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