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意见
内容摘要:我省从2010年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课程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指导意见是深入推进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指导意见,以期对普通高中学校深入推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有所用。
关键词:新课程 校本课程 开发指导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校本选修课成为课改工作的重点,顺利实施校本课程,既符合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笔者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导意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1.政策依据: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甘肃省和兰州市实际,同时体现学校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要求,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指导思想:遵循新课程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需要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的需要。
3.校本开设学校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条件完善,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条件。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准备阶段: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定
申报:由教师个人或小组确定课题后,填报“校本课程开设申请表”,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名称、目标、条件保障、课时数、考核方式等,交教务处归纳整理初审。
审定:审定的依据是,确保开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凡符合要求的可安排开设,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或者重复的课程,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或者择优选择。初审通过后,列入《拟开设高中选修课程Ⅱ(校本课程)设置计划表》,提供给学生选择,如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门选修课予以取消。批准后可编写教材。教材可自编、与他人合作,也可改编,还可收入学生成果。有的可以印刷刊出,成为固化课程教材。
目前暂定各校本课程的长度一般不少于36学时。
实施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流程
选课:教务处公布选定的校本课程,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结合教师和班主任的建议,选择各类课程,填写选课志愿。
实施: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或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教学或活动。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建立起临时班级、组,认真组织教学或活动,安排学生的练习或活动。
评价:考核评价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然后确定学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方式完成。
调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及学校教务处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选修课学情情况,研究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学校学生实际。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校本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基础内容,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1、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
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关于学生毕业学分要求,“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按18学时相当于2学分算,选修II在高中阶段,至少应有54学时,起始阶段,宜立足于《方案》中的下限要求,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遵循逐步开发,不断增加的思路。
2、课程结构设置
①生活艺术类;②兴趣爱好类;③学科延伸类;④学术讲座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制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我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扇窗口。
1、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构思和策划以及校本课程的审定、指导和对课程的安排、考核、评价及调整。
2、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教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结果,对其中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进行归档,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包括教案、音像资料,优秀作品都要归类与整理,以便为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总结和再次提升提供重要的事实与理论依据。
陈怀敬,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教育硕士;甘肃兰州市第六十四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