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日常生活与节日对传统民族服饰传承的重要性|民族服饰介绍(大全)

日常生活与节日对传统民族服饰传承的重要性|民族服饰介绍(大全)

日常生活与节日对传统民族服饰传承的重要性|民族服饰介绍摘要:服饰是人类日常生活必备物品,具有保暖和遮羞的实用功能,也有着符号象征功能。传统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识别特征,也带有浓烈了民族宗教、伦理、信仰、历史等文化内涵,苗族服饰便被誉为“穿。

日常生活与节日对传统民族服饰传承的重要性|民族服饰介绍

  摘要:服饰是人类日常生活必备物品,具有保暖和遮羞的实用功能,也有着符号象征功能。传统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识别特征,也带有浓烈了民族宗教、伦理、信仰、历史等文化内涵,苗族服饰便被誉为“穿上身上的史书”。然当传统手工遭遇现代化机械生产后,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印迹也开始陌生化。在此特以文山苗族服饰的演变折射中国传统服饰演化的根本因由,提出日常生活与节日对传统民族服饰的发展和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日常生活 节日 服饰文化 传承
  中华大地以地大物博和民族多样性自诩,众多的民族构造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美厚重的服饰文化。然而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演进,服饰亦随之演变,纵观国内众多民族服饰演变均存在类似的情况,在此特以文山苗族服饰为例,抛砖引玉。
  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服饰里的一朵奇葩,支系众多、样式丰富、手艺精细繁复,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性,当然这与苗族厚重的迁徙历史和山地文化息息相关。文山苗族服饰作为整个苗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历史价值。文山苗族按自称分为七个支系:蒙司、蒙豆、蒙邶、蒙巴、蒙颛、蒙叟、蒙刷,由于不断迁徙和发展使得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支系期服饰风格各异。从艺术特征上看,主要经历了色彩由素雅到艳丽、类型由少到多、装饰由简到繁、风格由个性到统一的发展过程;从技术特征上看,主要经历了手工艺时期(游耕时期+农耕时期)、半手工艺半机械化时期(1949年~2000年)、机械化时期(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定居而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文山苗族服饰逐渐商品化,服饰生产主体也开始职业化,自主创业的新风给文山现代苗族服饰的带来了新发展。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意味着传统手工艺的逐渐失落,即慢节奏的手工生产让位于快节奏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方式。引发的是传统符号简单抽象为一个装饰符号,传统文化的内涵则无从依附,而服饰中的诗性意味也荡然无存。而这一切的转变不仅与新生产方式的引进有关,也与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审美心理的改变密切相伴。
  1. 生态语境变迁下传统服饰的演变
  民族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生态观照下的人文环境,它是自然环境和文化载体的复合体与审美意象。不同民族的生态环境彰显出不同民族在自然中的生成历史、生存策略、生存位格及其与他民族交往中的交互关联与审美境界——尊重生态及社会的多样性原则。[1] 服饰的演变首先源于自然生态语境的消失和加工材料的演进。
  麻是苗族生产生活的重要材料,文山传统苗族服饰的生存突显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自然生态语境的变迁首先表现为麻塘文化的衰落。大麻主要有效化学成份为四氢大麻酚(简称THC),THC在吸食或口服后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1993年左右,云南地区出台禁止耕种火麻政策,人们从此不得不选择化纤和轻工业产品代替麻,文山苗族服饰的传统样式也开始改变。
  历史上苗族是一个种麻经验丰富的民族,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很普遍;《后汉书·南蛮传》说:“西汉初年,汉朝统治阶级对苗族各部落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贡布’”。 [2]可见麻在苗族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颜恩泉认为:“麻塘文化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诸如人生礼仪、节庆娱乐、男婚女嫁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从麻到布、从丝到线、从染到织、从裁到缝, 如同一条食物链,环环相扣。
  故而,传统服饰对自然的依生状态,融涵了太多的历史印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生态体系是维系传统服饰得以保持传统风格的要素,麻的禁种,是对其文化生态体系下自然生态语境的破坏。于是现代文山苗族服饰现代化的发展是以对自然生态体系的打破为基础的。
  2.日常生活中传统苗族服饰的陌生化与缺席
  如果说麻的禁种是传统服饰突变的肇始,那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则是渐变的过程。日常生活一直就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直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所形成的现代人文科学整体向日常生活的回归,日常生活才进入到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视野,而形成这种日常生活回归的本质原因是现代日常生活本身成为反思现代性、现代理性价值观的根源和基础。现代性作为日常生活现代转向基于的一种价值本质,以理性为核心目标和标准,通过理性毫无争辩的正当性重新建构了现代的日常生活,这种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合理性方式代表了现代理性的绝对性。 [3]
  日常生活体现在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累积过程,这种积累呈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服饰作为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必然脱离不了日常生活的范畴。服饰的选择与功能性转换,是依据日常所需以及审美需求做出的更改。究其原因体现在累赘、重、难制、工艺断裂等关键字眼。首先服饰的功能体现在为日常生活的便利而设计,即实用功能的功能指向;其次,功能体现在节日时一展风采的绚丽而设计,即纯粹的视觉审美愉悦,偏于形式感的功能指向。
  在调研中,除了部分老者几乎天天穿着苗族服饰外,中年人与儿童通常在花山节才穿着几天。可以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苗族服饰处于缺席状态。随商品经济的扩张与物的丰盛,“便利”则是人类直接享受已有物带来的经验感受。这样的选择,似乎是合乎逻辑的合理性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这种看似合乎逻辑,与时俱进的选择构成的日常生活,实质是缺乏批判性与主动性的审美
  心理。当然,也不能忽略经济压力下,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而外出打工、寻求多方途径挣钱养家等等因素。所以这种心理是具矛盾性的,这种被动选择是以对功能的需求——便利性而出现的。所以当火麻逐渐退出传统苗族的历史舞台时,人们选择了轻工业产品;为了方便从市场上购进纯碱作脱胶剂取代草木灰;以缝纫机取代针线缝制;以机器挑花印染取代手工刺绣和蜡染等都是为了便利而做出的选择。
  现代苗族服饰在制作上简约化、装饰上复杂化。实则是重装饰而轻设计,有过度装饰的现象。然而作为节日盛装而言,过度装饰以及装饰材料的庸俗化,已不能满足对手工艺具有高要求的消费群体,手工艺的衰退现象使得装饰无法到达更高层次,这便是现代化中的矛盾性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