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电影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文化传播视角的差异|纪录片拍摄手法和视角
摘要:如今,电影中的纪录片和书面专著一样,毫无疑问的已经成为人类学观察、记录和思考的有效手段。人类学写作和电影制作过程都被认为是对文化认识、描述和信息交流的过程。本论文将人类学电影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文化的传播视角作为切入点,来讨论人类学电影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文化传播视角的差异。
关键词:人类学电影;纪录片;真实性;创造历史;诠释历史
1纪录片的几个定义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和存在的基础,也是它最可贵的价值所在。正是“物质现实复原”的真实,才使纪录片有着它永恒的魅力。受众选择纪录片最大的取舍点就是真实。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创意的处理”等也提醒我们,纪录片不仅仅是对真实的简单再现。约翰?格里尔逊说:纪录片是运用一种合适的社会造型艺术语言的方法组织现实。既然是“组织”,那么每个人就会有自己不同的组织方式,也就是说每个纪录片的制作者,都是作为把关人而存在的。正如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秘书长让?米歇尔所说: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
2人类学电影的定义
“人类学电影”即使在社会科学界甚至人类学界也是一个相对前沿的术语。虽然人类学的最终目的是想绝对客观地表现文化的特质,但是人类学电影却是摄影艺术和人类学的结合,摄影机是由人来操作的,那么拍摄哪个镜头、不拍摄哪个镜头、用什么角度来拍等都会体现出拍摄影的选择倾向。因此要想做到绝对的真实客观是不可能,那样就只能提供信息资料,而不是一种艺术。
3两者的关系分析
本文把人类学电影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首先就要弄清两者的关系、分析他们的共性基础。那么人类学电影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面我们看一下钟大年对纪录片特征的认识:①应是一种用没有虚构的方法进行的创作,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认识方式,因此可以有创作者的想象手法,但一定要真实。②应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声音、图像等原始素材,在获取方法上也可以有加工成分,在叙述、语言表达上也可有自己的方法。③表现内容上应表现出客观现实情状和创作者对客观存在方式的一种认识。(《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和中外观照》,石屹著第194页)
参照人类学电影的定义加以分析,我们发现人类学电影具有上述纪录片的每一个特征。人类学电影受人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的制约,必须真实地呈现文化“活化石”的特征和人类文化进化的证据,这就使它在广义上具有了纪录片的特性。因此我们将人类学电影作为纪录片的一种类型来研究。郝跃骏在《影视人类学在欧洲的发展及思考——兼谈欧美纪录片的类型问题》中也曾说过,人类学电影作为区别于普通纪录片的一种特殊的影视分类,已成为纪录片众多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我们还知道纪录片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如在美国将纪录片分为新闻事件性的纪录片和文化性纪录片;在日本将纪录片分为以新闻为主的纪录片、以教育为主的纪录片和以传递信息为主的纪录片。在我国纪录片还没有明确分类标准。中国第一个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将栏目的题材分为自然地理类和人文历史两大类。由于在广义上此种分类可以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在此采用此种分类。
我们知道人类学电影传播的内容是人类学中各个群体生活状态的史料,它试图向一个社会说明另一个社会的异同。虽然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没有明确定义,但是我们从他的实体作品《故宫》、《新丝绸之路》等中就可以感受到,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更多地关注以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对某种文化现象和历史现象进行深刻的剖析,实现某种文化的传承。这一点也是把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
综上,本文实际上的工作就是要说明两种不同的纪录片类型文化传播视角的不同。虽然通过以上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将两者圈定在纪录片的范围内进行讨论,但是由于两者传播目的、关注点和内容方面的不同,使得他们的文化传播视角也存在差异。下面对此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3两者文化传播视角的差异
3.1人类学电影——创造历史
众所周知,人类学研究对象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仅限于人体测量和解剖——注重由器物着手的泛文化比较——转向活的部落文化。如美洲、非洲、太平洋诸岛等无文字记载的、处于原始状态下土著居民,研究他们的语言、共同行为与历史。
人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学术境界,作用于摄影艺术,使得人类学电影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表现为创造历史。“创造”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论。我们这里所说的创造的意义应该更接近于“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我们知道人类学电影拍摄的对象大多是重大的考古和史前研究项目,它关注那些无文字记载、处于原始状态下的人群的生活状态。以《佤族》片为例,该片如实记述了云南西盟山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情况,拍摄了部落联盟、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和特殊的生产习俗。影片的拍摄重点是佤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由于记录手段的限制,这些对象本身没有能力进行自我记录与传播。
3.2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解释历史
“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义为①分析阐明②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我们这里所说的“解释”应该是包括这两个方面的。
从《故宫》、《再说长江》、《圆明园》等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解读。他们试图通过对过往历史的自我理解开发出更多的视角,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观点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程凯说:“拍摄一个纪录片的理想过程,其实是一个探索历史的过程,其选题某种程度上不是一个先在的设定,而是包含探索历史的理解和历史表达的过程。”
对历史每个人在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尺,它和我们上面讲到的人类学电影拍摄的原始状态下的人群生活不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题材时有资料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体现拍摄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诠释。阐述以怎样的视角来理解,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成为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我们说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是在解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