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成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纲要》也明确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主动的发展。”这一切都已阐明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如何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在生成活动中我们对此做了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引导 主动学习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课程正向着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趋势迈进,更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因此我们也越来越注重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的结合。生成课程像一个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预成课程则像一列按照精确的时刻表行驶的火车。我们时时刻刻应记住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如何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呢?
一、适宜引导,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
幼儿主动学习决不是不需要教师参与的学习,幼儿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决非实质性的主动学习,更难成为有效的学习,这其中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的提出问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游戏,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如果幼儿是被动的,教师教什么,他就听什么。这样的虚席就不会有成效,也不会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了。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如:在中班活动教学《神奇的石头》中,第一个环节我让孩子们观看视频,观察图片上的石头像什么?孩子们都能回答出我的提问,可是孩子们的回答都是很简短的,不完整的,一个词带过。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自己先做了表率,说:“我看到这幅图上的石头像一颗爱心。”“你看到图上的石头像什么呀?”巧妙地引导,孩子们一下就跟上来了,在回答中有些孩子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还能把话说完整。接下来,孩子们有些坐不住了。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随机应变,“咦,把眼睛藏起来,看看,老师有出示了什么石头?”以神秘的语言来吸引孩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又回来了。所以说,教师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
二、保护好奇心,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探索欲望。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因而,它是生成活动中主题内容的重要来源。如:在《神奇的石头》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处于在一个还感兴趣的气氛中的。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是围绕主题“神奇”来给孩子们讲课,让孩子们都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我在语言上注重神秘的效果,使得他们对石头有探索的欲望。而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当我出示我的作品后,孩子们都发挥自己的想象,都想说一说自己想怎么样给鹅卵石装扮。在活动中,我也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创设活动的环境,所得到的教育效果是在其它教学活动中难以达到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探索怎么样才能给鹅卵石装扮的美丽。
三、尊重个性,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通过探索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所以,孩子们乐于表达和交流。幼儿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绘画是幼儿常见常用的方式之一。如:往往每一节绘画的教学活动都是用孩子们动手操作来结束,没有充分的给孩子们发挥语言上的想象。我的活动结束是把孩子们的作品用相机拍下来的方式,用视频来让孩子们观看自己的作品,同时说说哪个是自己的作品,并且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对于孩子们来说之前上课的时间已经过长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是很不集中了。可是,当我用这样的方式小结时,孩子们又兴奋起来了,因为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上面都很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作品。孩子的行为再一次提醒了我在教学中不要只看表面的效果,而要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幼儿的表征。活动结束后,我还请小朋友自己来给这些装扮后的鹅卵石制作一个美丽的展示台,充分的给孩子一个发挥自我的空间。看起来孩子的想象似乎超越了常规,不合情理,但却表达了孩子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按常规的想法进行引导,就会打断孩子原有的思路,扼杀他们的想象,挫伤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因而作为老师,我们要怀有一颗理解之心,宽容之心、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去引导,从而使他们获得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幼儿留下一个求新、求异、丰富而广阔的天地,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四、师幼互动,共创主动学习的环境
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先决条件。主题确立后,我们开始着手收集关石头的资料。为了让幼儿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我认为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收集、布置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们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取得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在随后的日子里,各种各样的石头资料源源不断的汇集而。走到活动室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共同观看石头图片。同时,我也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到了展示区。一次,大家拥挤在一起抢着观看自己的作品。看到这种情形,我及时的提出:“怎样让大家都能看到呢?”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把石头分类摆放在不同的区域里。于是,我们师幼合作把石头放到了相应的位置。孩子们通过与环境、老师互动,不但获得了对石头的认知,同时也为幼儿以后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只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孩子才能在活动中主动使用材料进行观察、探索、创造,并且在取用材料时做到井井条、心中数。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五、家园互动,给幼儿主动学习的展示
孩子是一个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事业,作为父母、作为幼儿园教师都特别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在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方面,幼儿园老师比较专业,她们也付出了很多劳动,用了很多心思在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上,设计了很多主题活动,有意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情操和技能,这时候如果家长也能有效地和幼儿园互动,对孩子的成长肯定好处多多。要教孩子学会学习,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必须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而大量操作材料单靠老师去准备显然是势单力薄的,此刻,我们想到了家长,为何不去挖掘家长的资源,请家长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这一措施在宣布的时候,家长们都很高兴,他们都觉得:又多了一条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参与孩子生活,参与班级工作的途径,没有一位家长认为:老师把责任推给了家长。于是班上出现了良性循环:家长尽心尽责的准备材料,老师努力的组织教学、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又推动了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参与活动的准备,显性的看,弥补了教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不足;隐性的看,则开辟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新途径,加强了家园合作的动力,促进了家园地真正互动。要让儿童、教师、家长在教育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将通过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的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优质幼儿教育来。我们知道,预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生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了多种问题。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有多种途径;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换句话说,一个具体的教育往往不是一两次活动能实现的。
总之,在生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创设适宜的探究氛围,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努力使幼儿的态度、情感、求知欲、学习愿望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使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从生成活动中,我也在和孩子们一同成长。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从而在生成活动中也让我的教学水平上有了不少的提高,使得我在教学和教育上有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