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学_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做为课堂教学环节之首,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新课的导入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我们如果能巧妙新颖地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把握重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数学课教学中就常采取如下一些方法巧设导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巧设情境, 以情激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当学生首次接触到新知识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新奇感。此时,如果精心设计情境,就可使新奇变为有趣,从而诱发他们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由此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的导入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中秋节那天,全家一起赏月,拿了一块月饼分着吃,爸爸吃了这块月饼的13,妈妈吃了这块月饼的26,亮亮吃了这块月饼的39。请想一想,这块月饼谁吃得多?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便争论起来。于是,我就建议他们用一张圆纸片当做月饼试着分一分。不等月饼分完,全班学生就异口同声地说:“是吃得一样多呀!”这时,我立即抓住学生的思维冲突因势利导,提出课题:“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怎么会大小相等呢?这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通过上述设置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然后顺势导入新课,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鼓励参与, 设问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 “质数、合数”一课前,我就先对学生说:“老师家新安装了一部电话,你们想知道号码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想!”我接着说:“当你做完以下练习,就能知道了。”于是我便随手打开多媒体,出示以下题目:
⑴10以内最大的质数( )
⑵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数( )
⑶最小的质数( )
⑷最小的合数( )
⑸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 )
⑹10以内最大的偶数,又是合数的数( )
⑺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 )。
学生兴致勃勃地读题后,却又不停地摇起头来,纷纷说:“什么是质数?合数?老师呀,快告诉我们吧!”这时,我便趁势告诉他们:“‘质数、合数’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完后,你们就能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了。”这样,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唤起了他们主动探究“质数、合数”这一新知识的动机。
三、借助谈话, 以说激趣
教师有目的地与学生谈话,在互相交流中导入新课,既能密切师生间的情谊,又能坚定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课上我首先请学生报一报自己的生日,如果有当天生日的或过几天就要过生日的,大家就一起唱《生日歌》为他祝贺。在这欢快的氛围中,我趁机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位小朋友叫小红,今年已经13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众说纷纭。此时,我则告诉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四、启动媒体 认知激趣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制作了彩色清晰的红绿灯课件。上课开始时播放课件。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我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猜谜导入 游戏激趣
“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猜谜语导入,很容易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例如,“时、分、秒的认识”新课导入,我说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学生猜出谜底后,我拿出一个实物钟。提问:钟表有什么作用?从而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中。
六、复习旧知 激趣探新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十分密切,总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因此,我们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联接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入新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而且还能使他们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总之,数学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它犹如一节课的“序幕”。帷幕如何拉开,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新课导入的形式要多样,应不拘一格。不过,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我们都要做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这样,优秀的、成功的导入不仅为学生创造出乐学的情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